.

卧龙先生的一生,应该如何评判艺艺说情感

北京皮肤病十佳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1006/9525899.html

前言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唐:李白》

他人评价

在做出评价之前,我们看一下其他人是怎么对卧龙先生做出评价的。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司马徽为三国隐士,相传为卧龙先生之师)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唐代文人)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元代作家)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现代作家)

▲诸葛亮画像

对卧龙先生做出评价的文人数不胜数,列举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到,历朝历代乃至近现代,大家依然不能忘记卧龙先生。

虽然最后的蜀汉失败了,可是谁能记得起最后的赢家司马昭司马炎呢?就像无人不知拿破仑,可是击败他的惠灵顿又有多少人清楚呢?

一个人的魅力往往不是通过成败来判定的,更多的是其人格魅力,个人才华。卧龙先生一直为后世敬仰,更多的是后人被其智慧折服。

说起卧龙先生,大家一时间一定列举出他的很多优点,我们也跟着凑热闹,从正反两面、以个人视角对卧龙先生做出评判。

▲诸葛亮

卧龙先生的优秀之处

只为汉室的政治信仰

大家都说良禽择木而栖,这话说的没错。所以很多人说,假使卧龙先生加入曹魏账下,不就能看到一统天下,建立自己的丰碑吗?

这里我要说一下,在第一篇关于卧龙先生出仕我们就分析了为什么卧龙先生不会选择曹魏。而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在逐鹿中原的军阀混战时期卧龙先生没有出山,可能就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实现兴复汉室的机会。

所以如果假使不是皇叔,而是刘璋之辈去邀请卧龙先生,如果没有更好的皇族宗室选择,记住,这里是皇族宗室,我认为卧龙先生都有可能去刘璋那里。

毕竟在卧龙心目中,他的政治诉求是兴复汉室,忠于汉室,决不当篡逆帮凶,这份心怀天下的心境也成为他日后的政治理想和前方灯塔。指引着他一直向前,直到病逝。

▲诸葛亮剧照

纯净秉正的赤诚之心

卧龙的的政治信仰可以看成内心所想,而实际上卧龙先生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仅仅是千古名臣,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千古忠臣,追随先帝时就运筹帷幄。难能可贵的是皇叔白帝城托孤时,卧龙先生本来很容易就取而代之,但是却辅助刘禅。

卧龙先生军事政治一把抓,在内是总理,在外是司令官兼军师,同时还兼职文化部长、经济部长等等。手握一切权利,但是就是愿意做个臣子,试问世间之人,面对随手可得的王位,却不去拿取,而愿意一直辅佐两代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为匡扶汉室而生,为汉室复兴而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剧照

乱世之中的文学家

卧龙先生满腹经纶,机智过人。但是很多人忽视了卧龙先生的另外一大特点。那就是他是那个时代很优秀的作家。

就像曹操,大家潜意识里都会说他是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只有在说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诗句的时候才会想起曹丞相其实也是一位诗人。

而卧龙先生在文学上不像曹操一样有很多诗篇流传,所以文学上的被认知度自然就更低。但这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文人,相反,我倒是认为他的作品比曹丞相更有深度。

卧龙先生凭借的一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登场于三国,紧接着就是隆中对。

▲隆中对塑像

我们不说其未出茅庐便已知未来三分天下,就是整篇文章的文采可算极佳,最后直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而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影响了后世,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而一封《出师表》更是直接体现了卧龙先生一番爱国之心,本来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曾想皇叔三国茅庐,令其“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直到去世。而这句话,又为多少身系家国之人所用。

如果说,曹丞相的文采给人乐观豁达的一面,那卧龙先生的文章则直面爱国赤诚之心,谁又会不爱呢?

▲《出师表》

当然卧龙先生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不可胜数,但是为什么我就拿出来了这三点呢?

因为文章是指向的体现,而志向又引领行动,行动又是体现一个人价值的最好表现,说道这里大家就清晰了,为什么会挑选了卧龙先生的文学、志向和行动来阐述。

卧龙先生的不足之处即使是卧龙先生,那也是人,同样也存在问题,也从几点论证一下。

不会正确授权

这是卧龙先生最大的败笔,卧龙先生凡事不假他人之手、亲力亲为,“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这是卧龙先生的鞠躬尽瘁,但同样没能发挥属下最大的才能,卧龙先生是无心的,但是却不可改变的是,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过失。

所以卧龙去世后,刘禅不会经营国家,姜维面对谗言只能躲避,现在来看,也是卧龙先生从来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加速蜀国灭亡的原因中,这个原因还得卧龙先生自己背起。

▲诸葛亮剧照

蜀国人才断档

三足鼎立之势,各国各有名将。三国后期,当东吴北魏已经完成将领更替之时,蜀汉除了张苞关兴,却再无优秀将领出现。六出祁山,是主将仍然是老将赵云、魏延等。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就是真实写照,这一切都是因为卧龙太强了,强到在他眼里,下属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只需要按照他说的去做就好,剥夺了他们成长空间。在卧龙去世后,突然要挑大梁,这群人又怎能承受的了。

▲诸葛亮剧照

结语

虽然如此,卧龙先生仍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流星,一直受后世敬仰。

笔者用七篇文章讲述了卧龙先生的一生,最后以卧龙先生的词句结束,并与大家共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出师表》

文史辑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