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近期发文指出,随着年底以来与新冠肺炎COVID-19的第三次大爆发作斗争,中国正在加倍实施大规模检测、接触者追踪和“零新冠”的战略。该
战略目前已被许多亚太邻国放弃,但中国仍在坚守最后的防疫阵地。
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中国有超过20个省和地区报告了上千起病例,这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Delta变体的爆发使中国采取了一些非常严格的措施。10月31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发现一个确诊病例后,中国对34,名游客进行了测试,然后才允许他们离开。测试一直持续到接近午夜,结果只有阴性。
同时《Science》也指出,由于后勤的挑战、封锁的疲劳以及公众反对声越来越大,导致新西兰、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放弃零COVID,开放经济并接受按国际标准来对待病例激增,但中国还在坚持下去。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科以及中国顶级新冠肺炎疫情专家钟南山在11月初接受CGTN采访时指出:“目前采取‘零传播’政策的成本确实很高,但如果我们忍受[病毒]并开放,成本会更高。”
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BenjaminCowling说,中国的防疫战略“在最大限度减少COVID-19感染和死亡人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仅报告了12万COVID-19病例和5千多例死亡。反观拥有中国约四分之一人口的美国已经出现了5万例病例和超过75万例死亡病例。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染病专家戴尔·费舍尔(DaleFisher)表示,“成功的背后是在其他领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经济和社会损失。其中包括对国际旅行的严格限制:禁止入境旅游,难以获得其他目的的入境签证,不鼓励中国人出国旅行。
国外的专家对于继续该政策是否有意义仍然存在分歧。悉尼大学病毒学家爱德华霍姆斯说,中国只是推迟了不可避免的事情。霍姆斯说:“我认为中国的零政策完全不可持续,而且对于这种显然会流行的病毒来说是不明智的。”但惠灵顿奥塔哥大学的公共卫生科学家尼克威尔逊表示,即使在现阶段,坚持零新冠“可能仍然是最好的策略——如果它让中国有时间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包括对儿童,提供更多加强剂量,并留出时间开发和改进疫苗。”
据中国新闻网站财新环球报道,目前,超过75%的中国成年人已全面接种疫苗,甚至3岁的儿童现在也接种了疫苗。这还不足以阻止Delta变体;即使是疫苗接种率高于85%的国家,例如新加坡,也报告了大量新感染病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预测,中国将在年初实现85%的覆盖率,但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将这一比率推得更高。
钟南山告诉CGTN,加强针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他说这可以帮助中国实现群体免疫,这是一个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实现的里程碑。在那之后,中国可能会放宽对疫苗高接种率国家的旅行限制,预计时间将会在年底之前。
但Cowling指出,对游客的隔离措施可能会保持不变。广州是香港附近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大都市,刚刚建成了一个拥有5个房间的设施,入境旅客——甚至是接种疫苗的人——都必须接受14天的隔离;以前他们分散住在该地区的酒店。其他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类似的设施。抵达北方城市的海外旅客现在将面临1个月的酒店隔离,然后是另外一个月的居家隔离。
疫苗接种可能会降低COVID-19的死亡率,从而季节性流感相媲美,钟南山将该比例定为0.1%至0.5%。在那个水平上,“我们也许能够忍受它,”他说。但不是现在,他警告说:“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坚持‘零感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