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人口普查,但你听说过蚊子普查吗?对,就是普查蚊子的“人口信息”,这事新西兰正在做,还向民众征集蚊子呢。
搞蚊子普查的肯定不是新西兰统计局,而是位于首都惠灵顿蒂帕帕国家博物馆(TePapa)。
那为什么要搞蚊子普查呢?科学们想更好地了解蚊子有哪些品种,都生活在什么地方。新西兰已知的本土蚊子共有13种,还有3种是外来的。
TePapa博物馆的科学家表示,蚊子对于新西兰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比如,蚊子是食物链的环节之一。从它的卵一直到成年,都可为鱼类、鸟类、蜘蛛等生物提供食物。
比如,平时会咬人的蚊子是雌蚊,雌蚊交配后会吸血,因为它们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来产卵。所以,你被蚊子咬了,也算是为生物链作出了贡献。
再比如,雄蚊的食物是植物中的花蜜,尽管它们不像蜜蜂那样采集花粉,但它在花间飞来飞去觅食,还能起到传播花粉的作用。如果雄蚊不去觅食了,某些植物可能会因为没人传粉而遭厄运,尤其是兰花。
蚊子还是有不少益处的,这当然值得好好研究。
新西兰13种本土蚊子有非常特定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这也意味着相比于外来物种,它们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科学家目前已了解到,有3种外来蚊子品种在新西兰安家落户,但同时,这些外来蚊子的到来也使得本土蚊子品种逐渐减少。这次普查,科学家们就是想了解本土的蚊子现状。于是TePapa国家博物馆向公众求助,号召大家参与抓蚊子,寄给他们。
怎么抓蚊子,又怎么寄出呢?科学家们说,不要拍死或拍残,要完整一只,抓住后放进小盒子里,放进冰箱。然后登陆TePapa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