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石油报」本报记者高屾11月4日,集团公司新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题论证会召开,标志着油气勘探开发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国合基地)服务集团公司科技发展及决策支持的新一轮项目正式启动。年,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向国家科技部国际司推荐,勘探开发研究院正式启动了国合基地的申请工作。经过两轮次专家评议质询,当年8月,国合基地的申请取得成功,成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唯一的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在年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国合基地专家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与科技交流“两大平台”“此次联盟成立是一个里程碑,建议纳入中新未来科技合作意向名录。”近日,在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油气工业磁共振应用技术”国际科技共享联盟成立仪式上,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教育参赞谷敏说。国合基地牢固树立“协同开放”理念,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等挑战,着力打造国际科技合作与国际科技交流“两大平台”。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依托勘探开发研究院正在运行的近70个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合基地已累计组织线上技术交流或培训余场,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为保持国际科技交流顺畅,减少疫情的影响,国合基地创立“国际前沿能源科技云讲堂”,累计举办面向集团公司的线上学术讲座9场,累计听众超过人次。与此同时,国合基地秉承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合作与交流理念,服务集团公司参与国际高端平台交流需求,履行其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秘书处职责,负责其与国际天然气联盟(IGU)、世界石油理事会(WPC)、石油工程师学会(SPE)等7个国际组织的联络协调,并视情况代表集团公司参会行权。对此,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杜吉洲评价道:“国合基地作为集团公司上游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窗口,通过多年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部分关键技术的研发合作,推动了与国际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服务公司、高校及学术机构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通过参与或主导大型国际行业学术交流、研讨,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支撑和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持续创新发展“项目—人才—基地”模式“开展国际合作非常有必要,对于加快科技水平进步、缩短瓶颈问题解决周期、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国合基地外派的访问学者乔占峰表示。“十三五”以来,国合基地共选派72名青年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推荐80余人在国际组织及学术活动中任职,选派30余人赴海外项目工作锻炼。与此同时,依托近90个海外上游项目区块,通过与伙伴公司及资源国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不断提高名海外技术支持人员的国际技术服务能力,并依托80余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名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了“项目—人才—基地”的有机结合,并持续创新发展这一模式。年,为满足非常规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设立“非常规油气储量评估方法研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该项目共派遣两名青年储量评估专家——郑婧和孙秋分在美国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访问交流。在美期间,他们与美方合作伙伴共同工作、研讨,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储量评估技术和理念,还深层次理解了国际储量评估公司创新与管理的企业文化,为今后双方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国际化能力培训、承担项目、出国访学、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任职、院特聘科学顾问指导等方式进行人才综合培养,国合基地建立起一支油气勘探开发一流国际化科技人才队伍,有效提升了中国石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多年的研发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充分用好国际合作资源,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勘探开发研究院国际合作处高级主管赵亮东说。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备年代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和后期改造强的特点,储层评价和预测成为制约油气勘探的瓶颈技术难题,而碳酸盐矿物定年、定温、多尺度表征与建模等核心技术长期被西方等发达国家掌控。面对这一现状,国合基地中国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多措并举,通过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助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合作双方共赢。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入国际合作组织,持续跟踪前沿理论技术,推动技术发展。针对在碳酸盐岩储层表征与预测方面的技术和生产应用需求,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选定加入“得克萨斯大学碳酸盐岩储层表征实验室(RCRL)”国际合作组织,以项目制方式设目标、组团队、重考核,在学习吸收RCRL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多尺度表征、建模技术和基于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模型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储层预测精度提高20%以上。以技术发展为前提,找好合作伙伴,开展项目合作,使核心技术落地生根。针对在碳酸盐岩定年、定温、示踪方面的迫切需求,通过“学习+自研”和“深度共同研发”等合作方式,国合基地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迈阿密大学合作研究,通过改进提高铀含量检测灵敏度、系列标样开发、激光取样技术等应用,建立了碳酸盐矿物激光铀—铅同位素测年技术。以能力提升为宗旨,多方式“请进来、走出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合基地与国外7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碳酸盐岩沉积储层专家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才,有效解决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瓶颈技术难题。以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攻克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难题为代表,国合基地通过多项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落地生根,大大提升了中国石油上游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为众多世界级瓶颈技术难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石油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