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认为新西兰不出产虎爸虎妈,要说孩子教育抓得紧,还数我们华人最牛,嘿嘿……
但这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惠灵顿一位市议员叫SimonWoolf,他最近有些事情不吐不快。
这位市议员在政府部门里是,专门管理全市体育和休闲娱乐这一块。
管着管着他就发现了问题。
全市一共有7个公共游泳池,就有游泳池的管理人员向他抱怨:
“我们的游泳池救生员主要任务不是救生,而是做社会工作,是社工!”
原来,像游泳池这类体育场馆,才是真正的新西兰“虎爸虎妈集散地”——这里,就好像是中国的兴趣补习班。
这里,父母们各种逼小孩练体育的凶猛招式层出不穷。
当游泳池工作人员都看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站出来干预。被记录在案的真实干预案例有:
当一位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连续游了2个小时,泳池工作人员进行了干预;当一位母亲逼着自己8岁的女儿,一周上9节训练课时,也进行了干预。
第二个真实案例发生在LittleMakosSwimSchool,这家泳池的负责人SarahChambers回忆说,本来这个8岁的女孩已经有了一周4次游泳俱乐部课程。
然而这位妈妈又给她加了一周5次的额外训练。
在新西兰生活久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游泳训练很多都在早上,要一大早起床,有时候天还没亮。在泳池练完了以后,再去上学。
所以每天一大早,SarahChambers就看到这位妈妈带着孩子过来不停地游,一圈一圈,而妈妈就在池子边站着看着。
其后,游泳池方面要求这位妈妈停止这种高压训练,但这位妈妈拒不接受。
结果,俱乐部将其除名——我们不提供这种魔鬼训练的场地。
SarahChambers说,“我们看到父母pushingsohard(逼得太猛),扼杀孩子热情的事情太多了。”
▼
这一次,惠灵顿市议员SimonWoolf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市区的游泳池向他反映,为应对这些虎爸虎妈,他们采取了两方面措施:
一方面在救生员培训方面,增加了各种“社工技能”的培训,应对各种情况,如何开展说服工作;另一方面,对需要干预的,就像对待投诉案例一样认真处理记录在案,甚至向社会公开。
SimonWoolf认为,这就是一种霸凌,是一种父母的霸凌,也不只发生在泳池。
“在每一个体育场地,或者是芭蕾舞课上,都有那些父母,是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
他说,记得有一次,他在足球场上看到比赛过后,一个爸爸体罚自己八九岁的儿子,因为这个父亲认为孩子参与比赛的时间不够。
这位市议员说,他们决定向社会公开一系列案例,是想给所有家长提个醒。
这些案例中包括上面提到的让孩子连续游泳两个小时,发生在KeithSpryPool,处理的结果是禁止这位父亲进入游泳池。
“我们认为这样的训练已不符合救生要求,是不安全的,孩子必须得到休息。”案例说明中这样写道。
KeithSpryPool这家泳池在年中一共记录9起投诉案例,其中有3个处理都是禁止家长入内。
到了年全年共记录22起,其中仍有不少是逼孩子练到极致的。
有市民告知泳池工作人员,有位父亲在训练孩子,但孩子看起来已经精疲力尽。”
年另一份记录中说:“发现一位家长对孩子很有攻击性,在蛙泳的过程中,用手强迫地推着孩子的手在做动作,有人叫来了泳池经理,因为当时孩子很不高兴,在池子里哭。
结果那位家长也被泳池ban了。
惠灵顿市议会泳池管理经理AmyCarte说,官方信息中的事件并不孤立于某一个泳池。
她说,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和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有时候我们觉得员工更多是社工,而不是救生员。”
▼
在新西兰逼孩子练体育,就像是我们在国内看到逼孩子上奥数差不多。
当纽村的父母打上鸡血,他们更在乎体育方面的表现。
让孩子练体育,父母付出的也很多:接送方面,一点也不比课外课程少,学数学还能上网课,体育类接送必须要去特定场馆。很多都是在一大早,或者周末时间。
另外孩子的体育费用,家里太穷也很难承担,很多项目如果让孩子学,家里至少也需是个中产。
学体育费用举例
01
Netball
费用+服装:平均$一学期
鞋子:$80-$
02
Hockey
费用大约$
鞋子:$90-$
防护:$13-$
Hockeystick:$30-$,平均$
03
Rugby
费用大约$一个学期
鞋子:$-$
短裤+袜子:$60
牙套:$10-$45
04
Swimming
费用大约$一个学期
游泳眼镜:$25-$
这只是普通的大班体育课,如果是私教,或者孩子程度比较高,需要出去比赛的,家长投入就更多了。
所以新西兰调查中就发现,就体育项目参与度而言,在Decile评分低的学校(相对较穷)的孩子(36%)比起评分在中高水平的(53-54%)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比例要低很多。
你在新西兰看到过这个类型的父母吗?
欢迎给我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