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桂坊港岛寄情之三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当我再一次抵达香港的时候,我执意要去兰桂坊,想亲眼去看看纸醉金迷的酒廊文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兰桂坊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朋友带我过去,那是在中环地区商业楼宇密布的,一个有着一点坡道的L形商业区里面,所谓街坊是也。兰桂坊在短短的不到百米的街道上,满是欧美风格的酒吧和餐厅。

到了那里,虽然天完全黑了,但人却不算多,朋友告诉我,夜场还没有开始。哈!我还是一个规矩的没有夜生活的上海小囡,遵循着上海时间。走了一圈,才知原来整个兰桂坊是那么小的一片天地,而且它紧邻着威灵顿街。走过坡道时,方意识到,自己竟然不知道,已经来过几次并且擦身而过的兰桂坊就在边上。

我之所以来过威灵顿街几次是来见我的客户Betty.她的写字间已经在此地经营几十年了。这是兄妹俩打理的贸易出入口商,哥哥Frank通常在美国,妹妹Betty多数时间在香港,主要在国内采买一些商品然后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我虽然只为他们服务了一年多,却是彼此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兄妹俩也是上海人,见面时和我沟通都是讲带着广东话口音的上海话。而那次去香港,我就借宿在Betty家。

所以走到兰桂坊,因着惠灵顿街的缘故,仿佛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老外们在酒吧外已经开始了欢乐时光(喝酒限时的买一送一)。

其实我是不大会喝酒的,但却喜欢喝酒的那种感觉,尤其是酒过三巡时那种微醺的感觉是为最妙。曾经认为,人生无酒无清欢,既有一点腾云驾雾的飘飘然,也能感觉尚有牵着风筝细绳的手,那就像在梦幻的边缘游走,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时光维度,十分令人神往,但要把握好这个火候也非常不容易呢。

是故我过去一直认为酒是好东西,而借酒浇愁的效果是极佳的,至少在固定的时间段里,酒能忘忧。但你既不要一直清醒,又不能酩酊大醉,要保持住那个似醉非醉、半梦半醒之间的维度当中,这便是功夫了。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在他的这首《饮中八仙歌》中更是明确地道出了:酒,对于大诗人李白而言,就是地道的诗的催化剂。你看到是性情中人也好,不畏权贵也罢,总之李白是诗仙,酒能让他如虎添翼,越醉越能写得好诗。还有一代宗师黄飞鸿,他练的醉拳出神入化,也是要喝酒之后方才显出真功夫,真醉假醉似真如幻,一招一式间步步皆是杀机。而普通人如我,是万万没有这种才能的,有的不是酒醉后的呼呼大睡,便是胡言乱语丑态百出。

忘记选了哪一家酒吧餐厅了,朋友告诉我,当年兰桂坊的兴起,还是一位加拿大的生意人开创的。早在七十年代,因这里是写字楼集中的地方,很多洋人买办或本地出入口商云集,所以客户多半都遵循着西方文化习俗,下班回家前先轻松一下神经,喝几杯酒吐吐槽,放松放松精神,这未尝不是一种调剂的好方法。于是这位洋人看准了商机,在此开设了酒吧。没想到生意很好,他就买下兰桂坊大部分的物业租给同业开酒吧餐馆。到八九十年代,生意如日中天,兰桂坊竟成了去香港必到的一个景点。

尽管现在看来,上海的新天地要比兰桂坊高大上得多,但论起喝酒的纯粹性,还非朴素的兰桂坊莫属。喝酒就是喝酒,别无其他。

我们坐下后也是开始点不同的酒。喝酒能提起兴奋,能让平淡的日子变得嗨起来。儿时我一直是个乖小囡,长大也一直规规矩矩,难得可以放肆一下,喝酒就是一个最好的出口。于是我们先喝了鸡尾酒,又喝了开胃酒,还叫了红酒佐餐。

那次去香港刚好是十一月中旬,快要到感恩节了,我想起读书时学过的课文“五月花号”,知道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主要的食物,于是我点了火鸡。朋友疑惑,你肯定要吃火鸡?嗯,我肯定。

因为我没有吃过火鸡,好奇呀,我想尝尝味道,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尝过之后,我只能说,这辈子我都不会再吃火鸡了。肉柴,烤得不入味,虽然有调料,就是没有喜庆味。可那天因为多喝了酒兴奋,我也没有任何抱怨,怎么说也是自己点的。于是就再多喝一点酒来弥补,只多喝了一点点威士忌。而我是有酒胆没酒量的人。

酒过三巡,我已经晕乎了,朋友让我就此打住,我想他是对的,我不能就在酒吧或者地铁里睡去。走到酒吧外面,星空朗朗,凉风习习,喝酒的人在外面都坐满了,很多还站着,这大约就是夜的开场。酒,真是好东西,而彼时的我,脚步已有微微的踉跄。朋友有点担心我,我说没有事,好在中环地铁站不远。

我只记得在地铁里,我闭着眼睛,感觉自己一直在坐旋转木马。还好,我记得Betty家的地址,还记得朋友把我交到Betty手里,Betty已经在等我了。我忘了和Betty说了什么,很快倒在床上,马上天旋地转。闭上眼睛不久沉沉睡去。

但我没有那么幸运,半夜,胃里酝酿得差不多了,终于没有忍住,跑进厕所,把胃里几个小时前的美酒和可怜的火鸡一股脑儿全部吐了。酒醒了大半,才知昨晚真的喝高了,暗想自己一定是糗大了。第二天Betty关切地给我拿了胃药,医院,我说不用,果然,中午之前,胃里的难受全部消失。我彻底醒了。

我心里说,再见了兰桂坊,我醉过已知酒浓,今生也许无需再见。四年多前,我开始滴酒不沾,也并不觉得生活少了什么。想起酒的时候,我便找出那张光碟(《东邪西毒》),看看存在欧阳锋那里的那坛醉生梦死,足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