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学籍留学生家长必须了解的4条信息

出国留学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就读国际学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家长对于“学籍”感到疑惑。就读国际学校还会保留中国学籍吗?没有学籍能不能参加国内中高考?从体制外转到体制内,或者从体制内转到外,学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国际学校性质

一般提到学籍是指国内学籍,而谈到学籍,得先说说国际学校的性质,因为学校的性质本身就决定着学生有无国内“学籍”。

·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招收中国学生的公办学校国际班/国际部

·招收中国学生的民办国际学校

根据以上三种国际学校性质,可以大致区分国际学校的学籍情况。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收的是外籍身份或是港澳台同胞,就读学生无国内学籍,如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公办学校国际班/国际部基本都有国内学籍,典型的就是前几天给大家盘点的那21所学校,“公办”是重点。

-民办国际学校情况则相对复杂,比如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有国内学籍,而深圳地区著名的深国交则没有国内学籍。大部分民办国际学校是没有国内学籍的。

学籍的作用

通俗点说,“学籍”就是孩子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在国内,学生在升学或者转学的时候,学籍也会一并跟随学生到新的学校。报考国内学校的时候,一些学校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当地学籍,才可接受。

而没有国内学籍的学生在系统中就不具有这种“学生身份”,即便现实中,他可能确实是在某所学校学习。

但是从学习信息系统上来看,这个学生是“不存在的”。这种“人籍不一致”,“人籍分离”的问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办理与学籍相关的各种管理服务业务,甚至影响升学。

此外,没有学籍的学生不能以应届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只能以社会青年考生的身份报名参加。而即便以社会青年考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也必须提供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历。

综上,学籍对于体制内的学生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学校学生学籍

既然体制内需要学籍,那在国际学校读体制外国际课程的学生是否需要学籍?

一般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即不需要。

因为绝大部分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将来都会选择报考国外的大学。而国外的大学绝大多数采用申请制,只要能提供合格的申请材料(平时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等),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大学并不在意你所在国的学籍。

所以申请国外的大学,不需要国内学籍。说白了,学籍这个问题也就是在国内升学的时候才有用,只要踏出国门,学籍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体制内外转换学籍的问题

部分家长会倾向于给孩子留条退路,或者在基础教育阶段更看好体制内的教育,于是便有了在某个阶段给孩子转学的想法,又或者是孩子进入国际学校之后发现并不适合,想转回体制内。

这些情况下,学籍就需特殊情况特殊看待。

(1)体制内转体制外

既然已经决定转体制外了,那学籍自然无关紧要。

(2)体制外转体制内

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常见问题及解答》中,明确说明: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入学和转学的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不得以学籍问题为由拒收学生。

-所以,理论上学籍并不会成为阻碍学校招生的因素。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首先,大多数国际学校并无“国内部”,意味着课程设置就为最终的毕业申请服务,这种情况下孩子本身就很难回头了,转回体制内参加高考难度可想而知,可行性也并不高。其次,如果真的打算两手准备,那意味着孩子要兼顾两种学习任务,基本也难以胜任。因此,实际情况下的“双学籍”往往最后变成了单选。总结

家长在给自家娃儿做规划时需要考虑清楚,参加国内高考还是高中毕业后出国,如果是后者,那学籍不成问题。体制内转体制外,学籍问题也不大,前提是确定不会再转回体制内,否则可能会出现学业落后的情况。体制外转体制内,难度不低,主要障碍不在于学籍,而在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能否跟上同年级的其他孩子,如果不能,意味着可能需要多花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去补足,这种情况能否接受。

当然,影响择校方面的因素还有很多,“学籍”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家长朋友们如果有国际学校方面的疑问,可以私信我们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