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表示,欧盟和北约已经委身于“他们的一家之主在华盛顿”这一事实,并认为他们唯一值得做的事就是听美国的话。
拉夫罗夫对欧盟的评价未必准确,尽管如今的欧盟已经卷入俄乌冲突中,表现得越来越像北约的经济部门,但欧盟依然怀揣着摆脱美国影响的心思,一些欧盟成员国甚至没少和美国唱反调。
至于北约,除土耳其不可控外,北约几乎等同于美国的军事触手。北约为对抗苏联而生,但在苏联解体,北约的存在意义已经不仅是遏制俄罗斯,美国军事势力扩张,也伴随着北约的扩张。
在欧洲,北约继续向东部和北部扩张。北约再次给乌克兰画饼,同时对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大为欢迎。而由于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转移至印太,随着美国掌控欲的膨胀,北约开始向印太扩张。
据塔斯社报道,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可能会出席今年6月底举行的北约峰会。此外,据韩联社报道,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领导人也有可能出席本次峰会。美国的目的很明确,进一步巩固为当下主要对手打造的包围圈。
美国原本有心建立“印太版北约”,但美国似乎意识到两个问题:
其一,印度始终存在大国雄心,尽管和邻居存在地缘冲突,却并不愿意彻底沦为美国的工具。美国虽然没少拉拢印度,但印度的立场并不坚定,更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一旦印度受美国绑架,印度很难有回头余地,因此,印度刻意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缺少印度这一重要基石,美国印太版北约实际上建立不起来。
其二,同俄罗斯不同,美国同新对手的竞争不能只局限在地缘角度,事实上是一种全球性的竞争,这关系美国的单极霸权是否稳固。因此,美国拉帮结派,通过威逼利诱手段,迫使全世界各国站队,建立最广阔的包围圈。因此,尽管北约成员国基本和印太打不着关系,美国还是有意识地让北约介入印太事务。
与此同时,美国深知,单论在印太地区,美国的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并不具备足够的优势,因此,美国与其局限于印太一隅,不如干脆拉北约下水,最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优势。
美国一直希望拉拢韩国加入其印太战略,不如在文在寅执政时代,韩国对美国相当抗拒,不愿意明目张胆地站队,甚至有心与俄罗斯合作。韩国候任总统尹锡悦恰好是出了名的亲美派,刚竞选成功就急不可耐地展示亲美立场,美国自然满意,在美国的授意下,韩国向北约靠拢。
不过,我们发现美国拉拢的这些对象,要么本就是美国的盟友,要么一向和美国交好,美国想要维护自己的单极霸权,光维护自己的基本盘还不够。因此,美国还需要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美国又盯上了太平洋国家。
从今年开始,美国没少对太平洋国家抛橄榄枝。就在今年二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亲自访问太平洋岛国斐济。据路透社惠灵顿消息,当地时间2日,美国印太事务官员库尔特·坎贝尔表示,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加强同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关系,并邀请太平洋国家领导人前往白宫做客。
美国过去并不将太平洋国家放在眼里,如今却这般看重,太平洋国家难免“受宠若惊”。不过,美国的意图依然是围堵对手,美国声称将在太平洋地区发挥作用,实际上是同主要对手争夺在太平洋的影响力,甚至打算在太平洋地区重建美国“和平队”。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已经是后来者,而对手却在此之前经营多年。与此同时,美国实力开始衰退,美国正面临历史性通胀,GDP出现下滑倾向,并陷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精力和实力有限,能不能和竞争对手尚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