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曾经提出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一直到现在,21世纪的新世界依旧大致上维持着这个主旋律。
但是世界真的和平吗?在这片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陆上依旧发生着很多局部战争,像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阿富汗战争等等,我们以为的和平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和平。
在我们安心的坐在教室里学习、躺在家里的床上悠闲地划着手机的时候,那些地方的人民正在躲避着横来的飞弹,放眼望去是一片废墟的国度,所以你说这个世界和平吗?不和平,现在只是处在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
加之现在中国和平崛起,挑战了欧美和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和地位,成为了西方世界的硬刺,从无数辱华和虚假报道的新闻便可见一斑。
其实不难发现,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高傲的存在,可以说它正在扮演一个世界警察的角色,这个背后的角色就是美国。
曾经的越南战争就是这样,但我们都知道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失败是被记录在册的,而让这场战争改变风向的转折点也许就是年的春节攻势,虽然当时55万的越军进攻美国,最后伤亡九万,但它依旧取得了某些意义上的胜利。
春节前夕的政治背景
在说这场春节攻势之前,我们先来捋一下当时的越南政治背景。
越南战争是在二战结束后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当时越南内部存在两种政权,一个是在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共产党宣布独立,创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北越,后来在法国的支持下,前越南皇帝建立了越南临时政府,也就是南越,越南南北分裂之后,当时的苏联和中国支持北越,而美国则站队南越。
而时间线来到年的时候,正是越南战场上正出现着僵持的局面。和抗日战争相似,美方的支持派来的兵力和武器技术力量是北越所不能抗衡的,但是面对北越正规军和频繁的游击战依旧使美国和南越难以对付。
而且开始于年的越南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如此漫长的战线已经让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达到了高潮,美国国内政府面临着很大的政治压力。
但是北越无论是兵力和武器都没有办法和敌方抗衡,所以也不能一举打败对面,双方只能在这种拉锯和僵持的状态下不断内耗。
春节攻势的到来
面对这种情况,北越国防部长武元甲有了一个计划,在这种对面战力压倒性的情况下放手一搏来破局。
南越最大的后盾就是美国的支持,而武元甲清楚地知道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正在不断发酵,并且持续不断的战争让美国国内的社会分化变得十分严峻,在这种认识下,武元甲需要一次作战来彻底瓦解美军的意志,搅动美国国内的反战意识,从而让美军不得不撤退,但是双方硬实力的对比悬殊,所以北越军只好放手一搏。
而这场作战必须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所以时间很重要。
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而且把时间放在1月,正是春节的时候,越南人的春节和中国一样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当时南越的很多兵甚至都回家过年了,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对方会选择这么一个时间点来进攻。
在年1月21日的黎明前,双方正式开始了第一次交战,在北越军队跨越基地旁边的小河时,便被击退,但是北越军队用大炮炸毁了基地的飞机跑道,基地里最重要的弹药库被炸毁,很多架飞机也在这次爆炸中丧失了战斗力。
紧接着北越展开了它的第二波攻势,攻击点就是美国位于老村的防线,以及在溪山周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其实这些只是北越对美国的试探,加之当时天气糟糕,美国处于不利处境。北越军队开始集中炮火攻击的时候,溪山的局势会如何展开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也就是这个时候,西贡被北越军偷袭了。
当时的北越军装扮成难民、农民、工人以及休假中的南越军人悄无声息地潜伏进了西贡城里,而南越却丝毫没有警觉,加之原本因为对春节休战的默契,南越军队更加没有防备,但是也正是如此,给了北越军一次绝佳的机会。
于是各地战线开展,打了美国和南越一个措手不及,最后西贡和顺化被北越军队解放,北越军队开始呼吁民众参加革命。
55万进攻军伤亡超9万
这样看来,北越的春节攻势似乎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料想中的效果达成了,但是其实,尽管北越军队天时地利,但是美国拥有着压倒性数量的兵力和武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
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局限下,不管北越军队如何部署,毫无疑问的,这是一场残忍的战斗,一场几乎是去送死的战斗,一场必然会有惨烈牺牲的战斗。
北越军队的突然袭击,让美国军队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不断下令加大军火,双方开展了激烈的交锋,双方的伤亡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美国和南越花了一个礼拜的激战才从北越军队在西贡周围的零散阵地夺回。
但是双方交战过的地方,几乎都变成了废墟,很多公共建筑和民众住宅,很多人被迫从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难民,战争之后,西贡处于一片混乱。
不仅是西贡这场内战,还有顺化战斗、溪山战斗,可以说者常常春节攻势来的十分凶猛,北越军队人数大概达到了55万人,但是发起者的北越军队伤亡也十分惨重,北越军队由三万多人的阵亡,还有四万多人负伤,最后大概有9万人的伤亡。这的确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放手一搏。
北越战略上的胜利
北越比起南越和美国的伤亡人数来说实在是太多,但是看待一场战争不能只看伤亡人数,更要看它带来的历史影响。
这场战争就像惠灵顿公爵的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比输掉一场战争的更加让人悲痛的话,那就是赢得一场战争。”北越军的这场春节攻势可以说受挫十分严重,在南越政权下的各个城里的战斗也处于劣势状态,但是,却对当时的美国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动摇了他继续战争的信心。
并且美国的中央情报局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对待越南战争呈现一种悲观的状态,他们认为即便是再继续投入更多的兵力和武器也不会对这种僵持的状态有什么改变,这场战争很难取得胜利,只会在不断拉长的战线中消耗彼此的资源。
可以说这次的春节攻势让美国看清了幻想,他们根本不可能取得越南民众的民心。并且当时美国国内也有了巨大的分裂,一方面那些极右势力支持继续战争,并且责备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的失利。
另一方面,美国很多普通民众都持反战的呼求,美国总统就在这两种分裂的声音和势力中夹缝生存。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一个中庸的办法,就是停止轰炸北越,并且愿意与对方缔结和平协议,并且他宣告自己将不再竞选美国总统,将一辈子的时间投入到维护印度支那和平。
小结:
虽然北越军发起的这场春节攻势伤亡惨重,但是依旧取得了很大的战略胜利,其实也为最后北越取得越南战争的胜利埋下了基石。
回望历史,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身处战争的泥泞之中,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政治、国与国的竞争并没有停止,反而是愈演愈烈,政治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一切事物息息相关,但是这是否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值得商榷。
很多时候西方世界只是不愿意看到一个不同于自己意识形态的民族挑战甚至平视他,他需要别人下跪的膝盖来满足自己的野蛮的霸权,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恶性竞争是否毫无意义,并且成为了一种无意义的内耗,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一种拖延世界文明前进的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