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谁,要是说起那个叫嚣“两线作战”的人,你肯定就知道这货是谁了,对!他就是印度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喜欢在媒体媒体面前喊:要在巴基斯坦和中国边境线同时开展作战。现在又升级说印军要打2.5版战线,都知道他是个说话强硬的人,但是敢公开这么口出狂言的人,要么真的是狠人,要么就是蠢人。
8月底拉瓦特说“如果解决中印实控线现状问题的对话没有取得积极成果,那么印度军队已经准备好军事选项。”这话里话外透露着狠劲,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中国军方领导人沉着应对,陪着他们谈了一轮又一轮,给足了印度人面子,怎么感觉他们越谈越出那么多狂言?其实看看当地的天气就明白了,冬天到了,印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前几个月摊了那么大一个飞饼,前方的印军士兵有被冻死饿死的危险,所以他们越谈越放狠话,想借此逼迫中方做出他们想象中的妥协,满足他们的漫天要价,怎么可能呢?后面再慢慢谈这个事情。
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就是上个星期,拉瓦特说“我们不会同意实际控制线有任何变动,在整体安全考量中,边境冲突、越界以及无端的战术军事行动升级为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是不能被忽视的。”这话信息量就大了,说明印方为中印边境冲突升级做准备,就没停过。有点狗急跳墙的味道了,这个上任不到一年,说话很狠的样子,号称印度军方“一号人物”,真的是狠人吗?
拉瓦特的背景情况,国内查不到太多相关资料,只好委托我那个去过好几次印度旅游的朋友,他再托他的印度朋友,帮我收集了一些拉瓦特的资料,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差不多耗费了2个多月时间。
①种姓之名花
印度北部的北阿坎德邦,与中国和尼泊尔接壤,海拔落差巨大,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这里有不少印度军事重镇把守,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西线交战地点就在这附近。
当地有一个拉杰普特家庭,这家主人名叫拉楚·辛格·拉瓦特,这个家族是个世代从军的军人家庭,以能征善战著称,近代史上是穆斯林民族的死对头,拉瓦特家族属于刹帝利种姓,地位仅次于婆罗门,属于王族、贵族和士族阶层,子承父业的家族男子不是从军,就是从政的。拉楚·辛格官至陆军第一副参谋长,是印陆军“第二号”人物,即使是年退休了,也还是印度军队中名声显赫的高官贵族。
年3月16日,拉楚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比平·拉瓦特,在强大的种姓及家族背景中,比平·拉瓦特从小接受了精英教育,从北阿坎德邦首府德拉敦寄宿学校读书开始,又转入“夏都”西姆拉圣爱德华学校(英殖民贵族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印度台拉登军事学院,成为一名陆军军官学员,读书期间获得过“荣誉之剑”,老拉瓦特为比平·拉瓦特设计了人生规划。
年毕业后,拉瓦特正式成为一名陆军军官,追随他父亲拉楚·辛格的脚步。在服役初期,还去惠灵顿国防参谋学院、美国莱文沃斯堡高级指挥培训班进修过,后来还拥有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文凭,马德拉斯大学的战略与国防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年,他被印度军事学院聘为教官;年,又以一项军事媒体战略研究成果,被辛格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这个研究成果在印度争议比较大,印度人对这种冠以军事的、改头换面的、高官抄袭的论文也没办法,先不管含金量的高低,这么高起点的军旅生涯,不是一般印度人能达到的。
年1月,拉瓦特进入廓尔喀第11联队第5营,拉楚曾经是该营的营长,从此以后,他的大部分军旅生涯都在印巴边境和中印边境地区,在频繁武装冲突的印控克什米任职多年,担任印控克区乌里驻地连长时,这个乌里小镇距离巴基斯坦控制线仅10公里;担任第11廓尔喀联队中印边境东段第5营营长时,在年中印边境冲突发生后,该营被派往边境对抗中国军队;担任国家步枪部队第33防区准将指挥官(旅长)时,在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执行反恐任务;又回到乌里小镇,担任步兵第19师师长;担任印东北部的迪马普尔第3军军长时,负责中印边境东段和印缅边境防务。
娜迦反政府武装组织,和印度政府对着干了几十年,大本营在缅甸境内,一直是印度东北部偏远地区谋求独立、自治权的武装反抗组织,年6月,曼尼普尔邦的18名印军士兵,遭伏击身亡,军长拉瓦特立马强硬回击,亲自指挥第21伞兵营越境进入缅甸,对反政府武装营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年9月,乌里军营遭到袭击,强硬的拉瓦特,又指挥部队越过克区实控线,进入巴控领地,再次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达到了军事反击目的。
比平·拉瓦特(中)在刚果(金)维和年,他还担任联合国印度维和部队驻刚果(金)北基伍省多国旅旅长,指挥过多国旅打击叛乱组织,把维和部队“天鹅绒手套”战略,调整为“铁拳”战略,允许多国旅部队使用武装直升机和步兵战车,攻击叛乱组织的据点,对刚果(金)陆军实施战术支援。
拉瓦特完全是从基层一步步锻炼出来的,虽说没有参加过印巴战争,但基本上哪里危险,他就去哪里,几次冲突反击后,带兵作战经验相当丰富,以强硬作风行事的拉瓦特,名声大噪。
年元旦,从第3军中将军长,升任南部军区中将司令;9月1日,升任陆军中将第一副参谋长;12月31日,升任第27任陆军上将参谋长,按照印军惯例和资历排序,当时拉瓦特已是第三号人物,各种等级不同的战时荣誉、平时荣誉挂满了胸前。
拉瓦特在升任陆军参谋长典礼亮相这一不可思议的连升三大级的任命,遭到了在野党的强烈反对,时任国防部长帕里卡尔替他找补说“所有竞争陆军参谋长职位的将领都很有能力,但基于纯粹的军人价值,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考虑,优先选择最合适的人来担任。”
年9月30日,拉瓦特成为三军资历最老的参谋长委员会主席,相当于美军的总参谋长级别。12月31日,拉瓦特从陆军参谋长任上退休,出任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这个职务是莫迪为了“面对现代战争不断变化的挑战”而设立的新职,是国防部和陆海空三军的首席军事顾问,主要是促进联合军事行动。
看到这里,我们其实明白了,叫嚣“两线作战”的印军一号人物,原来是个退休老干部,但绝对不能轻视他的存在,印军的幺蛾子本来就多,狠话说得多,做得也多,千万不能当笑话看待。
②怎么个强硬法
从拉瓦特的个人经历和一贯言行来看,他的确是莫迪相中的人,尤其是在中印边境冲突后,需要一个强硬的角色,为他站台抵挡国大党的攻击,迎合印度民粹主义的非理性宣泄,往更危险(对抗、反击)的局面去发展,面对一手软一手硬的解放军,无理闹三分。
年拉瓦特担任陆军参谋长后,从不讳言使用武力,认为印度增加越境开火,是向巴基斯坦施压战略的一部分,污蔑巴国在进行“代理人战争”,是巴派出恐怖分子渗透进入克区,让印度面临的一大安全威胁,他很快废除了年印巴停火协议,向野战部队指挥官下达命令——可自行选择是否决定对巴还击。一个印军高官看边境冲突问题,都是这样的胡搅蛮缠、颠倒是非,所以,我们也只能以强硬来回应,阻止他们的得寸进尺。
在年洞朗对峙期间,拉瓦特曾放言,印度有能力打赢2.5级战争,把印度一直推行的“两线作战”理念,再往前推进一步。说完以后,印军开始组建第17山地打击兵团,分为2个高海拔步兵师,可想而知,这是他口出狂言的底气。
年1月,拉瓦特又说,印度应该将注意力从与巴基斯坦边疆转移到中印边境,“印度将加快在北部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他承认印军在边境地区的基建落后,计划沿中印实控线修建73条公路,并在中巴边境线上修建14条铁路线,结果花了10年时间,才修了22条公路,铁路线至今还没开工。
年9月,印军第二次对巴控克区发起“外科手术式打击”后,拉瓦特提出“紧急追击”政策,他说“行动显示了印军的越境作战及情报能力,一旦需要,还将再次发动有效打击。”可悲的是,克区又成了人间地狱。
有时候很难把握拉瓦特说了那么多,到底哪些是真正对邻国有威胁的,哪些是逞一时口嗨,这就需要用印军的一系列行动来佐证,他一直强调说,印军的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需要就会不犹豫地动用武力“印度正在寻求南亚国家的支持,印度在亚洲对抗中国并非孤家寡人。”拉瓦特积极出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寻求进一步的军事合作,而美国为了多卖点军火,让印度在印太战略上多出点力,从不忘记煽风点火。
仔细分析来看,他一贯的强硬表态,相对印度政治正确的表演成分居多,在不同任职期间,他都特别喜欢接受媒体采访,经常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
无论是担任陆军参谋长,还是国防部参谋长时,在应对边境冲突期间,如果态度不够强硬,势必打击一线部队的士气,莫迪政府向来以民族主义者形象执政,肯定会要求军方进行配合。当然,这也是有印军历史传承的,当年尼赫鲁就一直警告军方:如果在边境问题上软弱,必会遭到印度朝野的广泛批评。
看到这里的都算亲人,面对实力强十倍、又强硬不让步的解放军,能怎么办呢?只能闭着眼睛强硬到底喽。
③治军“实干派”
自从担任陆军参谋长后,比平·拉瓦特操刀调整军队高层结构,进行全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被印度民众视为印军的实干派。他公开承认“冷启动”战略,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短暂而激烈的,军队必须准备好快速行动,战争的性质在不断改变,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必须打造新的架构,把现代化技术融入其中”。《陆军司令部重组报告》《印度陆军重组及规模调整报告》《军官评估报告》《士兵作战条件评估报告》都是他主导出台的。
如果这些报告能得到全面推行,在战争中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打造可根据具体任务实施迅速部署的综合战斗群,削减陆军总部规模,改善陆军的作战与后勤力量比,印度军队的非战斗规模将减少10万人左右,提高军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不能不说,印度民众对自己有些地方的看法,还是有点理智的,但不要忘了印度是一个阶层分明的社会。
印度国防部他主导成立了特别人权办公室,负责人为少将军衔,直接向陆军第一副参谋长报告,解决越来越多的印军侵犯人权指控,主要集中在克区和东北部地区;鉴于对印度军方人员腐败指控不断增加,成立特别警戒办公室,由陆军参谋长直接领导,专门反腐败行动,负责人为少将军衔。
成立年轻领导人训练部门,协助士兵、非委任军官和低级委任军官(相当于高级士官),以及在各自行业或专业领域表现突出者,有机会成为一名军官,为等级森严、看重出身的印军注入新活力,这个做法很接地气,相当于破除军队阶层分化的理想,这可能是最感动印军底层士兵的倡议之一。
革新炮兵部队,力图去除军购积弊。在80年代臭名昭著的博福斯火炮采购案后,印军在采购火炮方面一直受到严重限制,我在《建国后印度装备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也着重讲过,印军购案,可以让某类采购拖延20年,技术更新超过三代了,军购计划还在原地踏步,黄花菜早就凉透。
这几年在拉瓦特领导下,印军推动了引进K9自行火炮、M超轻型榴弹炮和“丹努什”火炮的国产化,也算是军购模式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至于国产化的效果还有待于观察,毕竟印度武器国产化也没搞出能用的。
年3月,印军发布了减少部队肥胖的新政策,对官兵进行随机检查,建立医学评级档案。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早在年,我国全军推行军官体质强化标准,身体素质成为任职升迁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我们当时部队里,大家都开始提高训练、锻炼强度,跑题了。
如果军医检查身体状况良好,但被发现超重的人员,那么可能被筛选委员会酌情拒绝评定等级;如果体能和体形不达标,那么将失去培训、晋升及派驻国外的资格,这对依靠当兵挣钱来养家糊口的印军官兵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当然谈了这么多拉瓦特的军该措施,我和朋友都认为,很少能看到印媒展示具体成果,基本还停留在纸面上,大多报道都是吹捧他的军改方案,推测可能获得的成果或方向。
④没有决定权
年5月印度审查委在反思后,首次提出为整合三军,要设立国防参谋长,但各军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达不成一致,拖延了整整20年,所以说,设立国防参谋长一职,并不是莫迪的发明创意,莫迪只是把它落地的第一人。
看到这里的亲们都是真爱,人们都会好奇,在印军指挥链上,国防参谋长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这里会有点烧脑,我画个图,耐心看完就明白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印军作战指挥体制,分为决策和实施两大部分。
国防参谋长除了上图中说的这些职能,它还是国防计划委员会成员,国防采购委员会成员,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文件直接递交国防部长,不需要国防秘书经手(国防部的行政首长)。
从历次边境危机看,在面临冲突或战争危机时,印度政府会给予一线部队较大自主权,甚至是开火权,所以我们会经常看到部队调动非常频繁,包括边境上的一些开火冲突,但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最终决定权,是掌握在决策层手中的,这里我们就明白了,虽然国防参谋长能参与战争决策商议,但决策权是在大老板手里。
但别轻视拉瓦特拥有的广泛权利,主要职责是领导陆、海、空军的军种参谋长,逐步整合三军的作战行动。印国防部正在计划成立军事事务部,在国防参谋长的领导下,目的是加强三军协同,促进训练、后勤及军购方面的融合,有点综合总参作战部和联勤部的味道。
莫迪对国防参谋长一职寄予厚望,认为任命国防参谋长,是印军改革的一次机遇,能促进印军的联合、一体化和转型的实施。
毕竟拉瓦特是个返聘的退休老干部,所以他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推进印军的下一步改革,将整合各军种的战区司令部。
最大的可能性是,在3年内建立第一个联合战区司令部,接着在5-6年里,把所有单一军种的司令部转变成为联合司令部。这个不是瞎猜,印度现有19个军种司令部,只有安达曼-尼科巴司令部、核武战略部队司令部,这2个是联合司令部。
在检阅仪仗队现场国防参谋长任期三年,最高服役年龄为65岁,莫迪指望拉瓦特在三年任期里,继续主导和推进印军改革,打造印军现代化建设,期待他提升上面说的作战能力,但是能不能整合各军种的利益述求、突破几十年积弊的印军腐败和官僚作风,没那么简单,还有待观察。这样的“狠人”,可能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行,会给印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