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线城市读书的孩子一个月的开销是多少

我们说,能坐公交不坐地铁。

普通家庭的孩子在一线城市的日常月开销,在亲身体验了一年后的一份小结。

(以下数据来自自己和身边同学的数据支持,选取的是一个在能保证中等生活质量的数值,不是最低开销,特此说明。)

1.每日三餐消费开支:

早餐:5元

午餐:15元

晚餐:10元

水果、牛奶、零食:10元

小计(每月的饮食开销):元

2.洗澡+剪头发+洗衣机:60元

3.水卡费+网费+手机费:元

4.生活用品(纸巾、湿纸巾、口罩、洗衣液、洗手液、牙膏、垃圾袋):元

小计(每月的生活品开销):元

5.每周出去解解馋:元/一次,一个月四次

小计(休闲娱乐):元

合计:元(这里还没有包括买衣服、鞋子和夏天用空调的电费。)

生活费要提前留好

月初把网费、水卡、饭卡都充值好,生活必需品采购完毕,这样就可以适当地防止因为冲动消费而导致“月底揭不开锅”。

要留意不知不觉中的隐形开销

首当其冲的是外卖,不知不觉中很耗费钱。三~四顿外卖的价格,就可以去拔草一次网红店。如果着实吃腻了食堂,可以将外卖作为改善伙食的基础选择。

在北京看个电影,来回地铁费+电影票+一杯饮料、一桶爆米花+抓娃娃,约需要元。所以我一般不去电影院看电影,把这笔钱省下来,先充一个客户端的会员,等着电影下线了看;然后剩下的钱攒起来,因为在毕业之前,我想要去一次国家大剧院。

分散大额支出的压力

女孩子的洗护用品(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和护肤品(水、乳、霜、菁华)如果一口气买,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要对大件开销提前规划,做到心中有数;错开这种产品的同时更换。这样澡篮子也不会拎着很沉~

消费时考虑性价比

剧院不定期会推出话剧的学生票,40块钱就能买到不错的位置,也算是学生党的福利了。

学会拼单,学会共享。

时间也是一种金钱成本

一线城市,不仅仅要考虑金钱成本,时间成本也要考虑。我曾经也因为想买一点打折的商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去大型超市,可是回来后算算交通费,算算时间成本,算算精力消耗,就不那么划算了。

所以,适度合理地选择外送服务,是一项划得来的选择。尤其是当你想吃一些东西,而学校周边没有的时候,时间成本的昂贵就现实出来。穷人用时间换金钱,富人用金钱换时间的理念的确有它的合理之处。

我仔细地算过每一笔开销。算过一包抽纸的价格;算过单片湿纸巾和mini包湿纸巾的差价;算过怎样才能把每日的三餐怎样保证营养,又能将开销控制在30元内;算过一个月可以出去改善解馋几次,即不太过浪费,也不会太委屈自己。

见过中产家庭孩子的消费水平,你说没有羡慕过,那是假的。有过落差,但是很快我就调整好了自己。

我知道,父母能给我们的已是他们能给出的最好的。

我坚信,无论现在的我们是怎样的境况,我们都配得上更好,值得拥有更好的。我可以很执着地每天吃食堂,然后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对自己的奖励,去一次人均+的西餐厅,优雅地切开惠灵顿牛排,看夕阳透过落地窗折射出的光。

我始终坚信,贫穷限制不了你的想象力,反而可以让你更理性,更懂得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范围内做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和决定。

高中的时候,我在食堂见过一个姑娘,一个坐在我斜对面吃一份蛋炒饭的姑娘,她看了好几眼自己左手边的一份基本上没有动过的土豆片。当我再一次抬头时,她已经把那份土豆片端到了自己面前。

本科的时候,有来自农村的同学说,家里面还有弟弟,每顿午餐不能超过六块钱。她的餐盘吃的很干净。

他们让我看见了高级的模样。

有高级感的不是你吃的食物有多昂贵,而是你对待食物的态度和在餐桌上的言谈举止。他们对食物敬畏而又尊重,吃饭时候的端正认真,是最高级的样子。

最后一句,莫怕少年穷。

芥末味桃子

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与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