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胞胎不同的人生之路后天培养VS先天基因

“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的,有多少先天因素,有多少后天因素?”年,一部名为《孪生陌生人》的纪录片上映,震惊了美国,还获得了美国纪录片评审团特别奖。该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三胞胎兄弟鲍比、艾迪、大卫分别被三个家庭结构相同,但社会等级完全不同的家庭领养,十几年后所发生迥然不同变化的故事。来源:孪生陌生人三兄弟在十九岁偶然相遇,虽然没有任何共同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兴趣却极为相似,都在初中时学过摔跤,抽同样品牌的香烟,喜欢同类型的异性等等。然而,尽管外貌十分相似,但因为家庭养育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性格有着千差万别:鲍比被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领养,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律师,父母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境优良,生活在最富盛名的地区之一。父母虽然工作都很忙,但会尽可能的照顾着鲍比,给他温暖的陪伴。鲍比在三人之中性格较为保守,但也生活得最好。艾迪的领养家庭属于中产阶级,父亲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接受过大学教育。但他的教育方式非常传统,相当严格,喜欢制定规矩,军事化管理,一家人也很少沟通,艾迪时常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庭,曾被确诊为躁狂抑郁症,最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卫的家庭受教育程度最低,父母都是移民,英语是第二语言,一家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属于蓝领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慷慨和温暖的大人,一直以大卫为骄傲,经常鼓励大卫,并始终陪伴在大卫身边,大卫也是三人中性格最好的那位。三兄弟拥有相同的先天基因,却因为后天教育方式的不同产生了性格差异,也许正如纪录片所告诉我们的,虽然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都很重要,但后天培养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更胜过于孩子的先天条件。而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社会群体,因此孩子的学习和社会交往受家庭的影响最大。其中,大卫父亲的鼓励式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什么是鼓励式教育?著名教育专家靳丽霞曾在《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一书中指出,鼓励式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鼓励式教育也称为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鼓励式教育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鼓励式教育也被各个国家所提倡和运用。德国鼓励式教育从事教育研究多年的“知心姐姐”卢勤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过,德国的孩子表现力非常强,他们仿佛不知道什么是害羞,即使一支没有唱过的歌,他们跑着调也能大声地唱下去。在德国,采取的是鼓励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认为,自信心的培养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德国前总理科尔小时候曾因为说话和做事都比别的小朋友慢一拍,从而被其他小朋友称为“笨虫”,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科尔曾哭着问父亲是不是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父亲用非常肯定地口吻告诉科尔:别人能做好的事,你也一定能做好,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年幼的科尔从父亲那里获得了的信心和鼓励,并开始尝试去做以前认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试着在课堂上勇敢回答问题,试着在集体活动时站在队伍的前面。每一天晚上,父亲会询问科尔在这一天做了什么,当科尔回答完毕,父亲也会回以鼓励和肯定的问候,认为科尔做的非常棒。回忆起往事,科尔感触颇深:“一个人的自信心首先应该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的肯定让我感觉到非常美妙。”美国鼓励式教育“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美国教师认为,教育如果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那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为此,美国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并设法弥补孩子的短处。竭尽全力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并努力赞扬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结论,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在美国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开始上课前老师会分别表扬每一位孩子,并与他们击掌打气,相关视频也曾在Facebook等社交软件上获得很多网友的支持。视频中,老师单独面向每个学生,微笑地赞美他们。这位老师说:通过鼓励孩子们,我可以看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快速提升。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接纳和赞扬:“我不再只谈论爱与和平,而是向孩子们展示爱与和平。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由早期生活塑造的,如果他们有一个刻薄的老师,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刻薄的。”通过这样的练习,这位老师的学生们也开始学会互相称赞,同学之间也从不打骂,而是积极地帮助对方。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逊曾在一次演讲上说过:真正的教育,需要将小孩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引导,教导他们自信而不自满,独立而不孤立。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质疑能力、自理能力、谦逊能力...所有好的教育,都带着智慧的光芒,和发自内心的关爱。真正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人格的本质上。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中国鼓励式教育在中国,也开始逐渐提倡鼓励式教育。在海嘉双语国际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们一直都鼓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限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发散性思维,他们的课堂永远都是自由的,放松的,孩子们永远都是热情高涨的。海嘉双语国际学校的苗琳琳老师曾在某次采访上说起海嘉的课堂:“有一节课,我们讲的是‘探索风的力量’。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突然就想到了更有趣的东西,于是老师就把思维拓宽,T字形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深入。”也许正是这样,海嘉的孩子们才总是充满自信,在海嘉的课堂上,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领者,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也会获得老师的肯定。来源:海嘉国际双语学校而在天津惠灵顿学校,也非常注重鼓励学生和支持学生。获得牛津大学录取的毕业生Eric在谈到学校在他的教育历程中的角色时说,学校将学生置于中心,课堂规模小而引人入胜,引发学生参与真正的辩论和对话。这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而老师也会不断地支持和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Eric还进一步解释说,老师们总是鼓励他为那些自认为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而努力,并尽最大所能帮助他,包括为他研究的项目提供所需的资源。也正是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促成了Eric的成功。来源:天津惠灵顿学校小结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说:受到鼓励的孩子在生活中更有自信,在遇到困难时如果努力尝试,他们也会认为自己会做的更好。而且受到鼓励或真诚赞美的孩子也更有韧性。因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努力,并且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决心或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们并没有因为遭受逆境而有所动摇。然而,对于孩子的鼓励和赞扬并不是一味的放纵和没有原则,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适当的方法来鼓励每一位孩子,掌握最佳的方式,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参考资料: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