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13日,英国地面门防空炮手紧张的望着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天空。架歼敌机、架轰炸机也装备齐整、蓄势待发。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所有人手心里攥满了汗水,但丝毫不敢懈怠,眼睛死死的盯着天空。
惨烈的二战突然,东南方向天空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紧接着“轰隆隆”的轰鸣声划过天际。“出击”,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早已蓄势待发的歼敌机呼啸着上天,与来犯之敌纠缠在了一起,而地面高射炮也“咚咚咚”地吐着火舌。这就是二战期间颇为惊心动魄的空战:德国的“海狮计划”执行首日的情景。
孤悬海外的英国在此之前,已横扫西欧、全面控制了大西洋沿岸的纳粹德国士气空前旺盛,开始对孤悬海外的英国垂涎三尺。于是狂妄自大的希特勒亲自制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随后在空军司令戈林的一声令下,多架轰炸机在多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向英国境内的9个机场发动了空前的猛烈攻击。于是就有了本文之前的空战场景。
令人生疑的是,虽然“海狮计划”执行起来并不顺畅,但全面控制了大西洋沿岸的纳粹德国已完成了对英国的合围之势,虽然英国有美国源源不断的支持,但只要德国拿出攻必取的决心跟英国死磕到底,英国被拿下也是时间问题。但事实是,德国对英国仅进行了几个月的空中打击后即放弃了“海狮计划”,并且非常作死的向东招惹庞大的苏联,导致英国有了喘息时间,成为了最终灭掉纳粹德国的三大主力之一。
希特勒对于德国放弃“海狮计划”的原因。不少人解读为英国岛国地理上的优势给入侵带来了极大的难处,同时拿下英国对德国而言战略意义并不明显,所以希特勒放弃了,对于这个说法M姐不敢苟同。英国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打下它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且当时德国占据了绝对的天时、地利、人和,东面虽有强大的苏联,但此时由于斯大林在搞大清洗,战争意愿不强,并且两国还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对此斯大林也是深信不疑的。
年轻时的丘吉尔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后来表现很抢眼,但当时的实力与德国相比还差一截。并且由于国内孤立主义泛滥,不远万里来搅局的可能性也不大。虽源源不断地给英国输送物资,但显然对已形成了绝对合围之势的德国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
依M姐而言,希特勒对英国的“网开一面”,应该源于一战时的一个故事。
时间回到年9月28日,英军惠灵顿公爵第5步兵团与还是威廉二世统治的德国展开了夺占法国小镇马尔宽渡口的厮杀战。面对德国强大的火力压制,二等兵亨利·坦迪跃出战壕,只身一人匍匐前进,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德军阵地并成功消灭了德军枪手,随后冒着密集的炮火率先铺设起木板,使英军冲锋部队得以顺利冲入敌军阵地,最终迫使人数占优的德军退出战斗。
亨利·坦迪此时,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个一瘸一拐的德国士兵,他第一反应是掏出手枪准备击毙,而对方也显然看到了他。但很快作为军人的正直让他放弃了开枪,因他从不枪杀有伤的人。对方也感受到了他的手下留情,于是朝他点了点头,消失在丛林中。
之后亨利·坦迪因作战英勇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是一战中获得荣誉最高的英军士兵。并且,亨利·坦迪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意大利艺术家福蒂尼诺·马塔尼亚专门以他为原型创造了一幅油画:坦迪身上背着一个伤兵,寓意:这些勇敢的协约国士兵是在为“结束一切战争”而战斗。
希特勒时间来到了20年后的年,当时的欧洲风雨如晦、战云密布。英国首相张伯伦应德国元首希特勒的邀请,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巴伐利亚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新近修成的私人别墅讨论“和平”事宜。
然而令张伯伦大感意外的是,希特勒的客厅里居然挂着一幅马塔尼亚当年为坦迪所作画像的复制品。希特勒颇为深情的向张伯伦讲述了20年前的那一段生死经历,并诚恳的委托张伯伦回国后向他的这位英国“救命恩人”转达最衷心的感谢。但此时的张伯伦心里肯定是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知恩图报”的事例不仅上一例,比如广为流传他少年时曾接受过一中国夫妇的接济,为此对中国和中国人倍生好感。虽然他本人充满了民族偏见,但对中国人却“高看一眼”,觉得中国这个民族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劣等民族的“文明的民族”。尽管有人质疑此事的真实性,但毫无疑问当时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是很多的,包括派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冯法儿·肯豪森,即是对中国夫妇资助他的感谢。
因此,M姐觉得,希特勒放弃进攻英国,就是出于对当时亨利·坦迪手下留情的感谢,因为看似残暴的他,心里却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实际上在“海狮计划”执行前,他对英国充满了好感,想百般拉拢英国加入他的阵营,据说当时女王也同意了。但军人出生的丘吉尔坚决反对并且以“废除王室”为要挟,此事才作罢。尽管希特勒得知英国三番五次拒绝后才恼怒的制定了“海狮计划”,但出于对亨利·坦迪的感谢,他没有像对苏联那样跟英国死磕到底,而是选择了“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