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三十而已》在朋友圈刷屏了。谈论度最高的还是富太太顾佳。人如其名,顾家。虽然人设是家庭主妇,但既有能力扶持老公创业,又能把欺负孩子的家长打回去,获得了一众好评。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坐在电视机前,拍着大腿对着顾佳连连点头,代入感太强了!尤其是在幼儿园里的那些弯弯绕绕:想要入学先答应给学校赞助费每年来次免费的烟花秀,新生入学只能准备纸杯蛋糕,成为家委会会长就意味着要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学校赚钱,自己也能从中获利……不是所有的上海家长都能进双语国际幼儿园,但每个有择园经历的家长都知道,一个优质的幼儿园,甚至是托育班意味着什么。而不需摇号,背后还有直升名额的国际幼儿园更是成为了家长们心中最后的“兵家重地”,不管是靠运气还是财力,总是要争上一争。国际幼儿园面试每个鸡娃家长都是懵懵懂懂地成长过来的,而一切的开始就是如何找一个合适的托育班,最好是有进幼儿园直升名额的那种。很多知名的国际幼儿园都会预留给自己托育班一些直升名额,而这些托育班往往会提早被占坑。如果不幸没有占到托育班的坑位,幼儿园面试中还有机会。一些幼儿园面试是比较正式的,一般在参观完校区之后会发一个正式的面试通知,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做好准备了。大部分幼儿园面试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园长+外教对家长进行面试,家长们要用英语回答,主要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平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另一部分是小朋友单独被老师提问。一般都是全中文提问,但如果遇到维多利亚幼儿园这种让小朋友用英文作答,家长们就要在日常中多练习用英文和小朋友对话了。不少上海家长都知道,不能让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疯玩,而是要有意识地教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托育班的作用在此时就显现出来了。顾佳可能没有想到孩子会败在“不知道首都是什么”上。总有一些幼儿园不走寻常路,像宋庆龄幼儿园就没有面试这个环节,在参观日的聊天谈话中,“不经意”就了解到小朋友的学习基础。所以,如果看中了哪些幼儿园,家长们要提前一年就开始规划,不仅要多方打听收集面试等重要信息,还要在孩子的日常中有倾向性地教育。顾佳没有面试成功,只好求助住在顶层的暴发户王太太。王太太的要求是用自己儿子的大名、小名、英文名命名三颗小行星,顾佳搞定之后,获得了进入幼儿园的资格。很多家长都像顾佳一样,费劲手段也要进入这样学费高昂的顶级幼儿园,不少人都发出灵魂拷问:到底是为什么?国际幼儿园的确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例如上海惠灵顿外籍子女学校就背靠英国的惠灵顿公学,这样的顶级学校走的是体制外的路线,只招收外籍子女。不少家长为了能够上这样的好学校,把孩子的国籍改为外籍,或者直接生一个外籍小孩。惠灵顿的姐妹校惠立,招收国内学生,年年爆满。再说赫德学校,背靠英国优质的赫德公学,在这样的学校里上学就有机会直升进赫德公学。一些获得IBPYP课程资质的幼儿园,幼儿阶段就培养跨学科技能,在教育活动和游戏中让孩子产生好奇心,结合相关事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看着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哪位家长会不心动呢?但看着每年动辄十几、二十万的学费,家长们也很难分清到底是心动还是心悸。硬核的家长资源成功进入国际幼儿园只是头两集的事情,家委会里的门道更多。幼儿园里的家委会不仅代表着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渠道,更能方便地获得家长背后的潜在资源。现实生活中家委会没有这么势利,但也的确能获得不少资源。而对于一个昂贵的幼儿园来说,家长们相似的职业背景,也会使一些课外活动能充分地展开。宋庆龄幼儿园坐拥上海市区面积最大的幼儿园,每年5月包下上海大剧院举办艺术节,背后的家长团们分量也很重。一位成功打进宋庆龄幼儿园的家长,在知乎上问要如何体面地参加家长会。更有家长为了孩子上幼儿园,把每月工资全部交学费,但在诉苦的同时,还在对如何直升进学校的小学部提问。还有家长就像顾佳搞定于太太一样,送娃进幼儿园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为自己打开人脉圈,使自己的资产再上一层。对于剧中表现出的利益也好,手段也罢,都是茶余饭后的调侃。真正的现实中,家长都奔波在路上。上海整体的大环境下,无论经济条件的好坏,都不会影响家长们对于择校的焦虑。只要被“家长”的身份命名,就像在身体里放进永动机,空闲的时间到处搜集信息,都渴望在有限的条件中实现资源最优化。即便是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如暴发户王太太,为了孩子也会费劲地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买小行星的命名权。又如顾佳买大房子背负贷款,在王太太面前讨好卑微,30岁第一次与人打架,都是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家长们似乎有千万勇气、做任何事。而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这类国际幼儿园并不是顶级幼儿园。真正身价百亿上市公司老板选择的往往是瑞吉欧、华德福这些小而美的幼儿园,他们更注重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亲近自然。恐怕这也是顾佳、王太太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山外有山,时代的大洪流中,如何才能保持清醒,不盲目跟从找到最优解,才是家长们的漫漫修行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