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上海中学国际部,几乎是90%有外籍身份的上海孩子都会想要跃跃欲试的幼升小择校路径。
却也正因为如此,上中国际的备考之路,一年比一年内卷。
众所周知,现如今想要考上中,裸考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常规操作是:中班开始备考,大班开始冲刺。
但请注意,这个常规操作的前提是孩子的英文和数学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否则的话按照现在卷的程度,战线可能得提前到小班。
那么问题来了——
我家孩子合不合适考上中?
如果要考,备考应该从哪里着手?
冲刺阶段又应该怎么选择机构和老师?
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一位本届上中国际的上岸家长,聊聊在备考过程中,她的取舍与坚持。
01、选择上中国际的原因
上海好的国际学校不少,但大多数都是英文好,中文弱,所以幼升小,我们更希望孩子中西文化相对均衡一些的学校,尤其是中文。
因为其实,英文说到底就是个工具,单纯的国际学校,没有其他学科优势的话,越往上越没有竞争力。
另外,未来孩子去国外申请学校,最后是要和本土的孩子去竞争,那么中国孩子的优势一定数理化而非文科,所以我会更倾向可以着重培养理科思维的学校。
在上海目前幼升小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入学资格的国际学校里,理科和中文都比较有优势的有这些——
上中、上实、中芯3C班、复旦国际、进才国际、惠灵顿。
复旦国际和进才国际基本是只招收纯外籍的孩子,双非即使可以递交材料,排位都会靠后,所以作为双非,我们没考虑。
惠灵顿是朋友孩子目前在读的学校,现在他们year1,从平时孩子的学习材料可以看出,惠灵顿越来越重视中文了,课程设置基本和体制内同步,甚至有风声后续会搞个双语班,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如果上中没上,能读惠灵顿也不错。
除此之外,中芯3C班热度也很高,中文、英文、数学的整体水平都很强,但我们因为距离问题没有考虑,主要目标还是上中和上实。
而上中和上实比较的话,上中是比较偏美式的教育,重艺体和自然科学,上实会更偏体制内,强项是数学,上实国际的数学几乎是和它们的国内部同步的,教的是中文数学,学得比较深,毫不夸张地说,足以秒杀上海的所有国际学校和国内学校。
那对于我们家孩子来说,我未来是希望她去申请美国的学校,且希望她发展得全面一些,所以综合来看上中国际会比上实国际更符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规划。
但因为上实的考试对孩子的测试会比较全面,所以即使我们拿到了上中的offer,也还是想带孩子去体验看看。
02、上中国际到底考些什么?
上中国际主要考五大块,中文,英文,英文数学,口语问答,行为规范。
先说中文。
他们的中文考得并不难,一般来说识字量-基本可以cover考试的难度,但按照卷的程度来说,建议大家按来准备。
识字练习的话,推荐《四五快读》和《直映认字》,低龄孩子尤其推荐后者。
除此之外,一些识字的APP也可以尝试,像《悟空识字》,《洪恩识字》,《熊猫博士认字》都是周围朋友用下来反馈还不错的。
识字量达标之后,再去练习连词成句,看图说话,听故事回答问题,基本就能应对上中的考试了。
相对中文来说,我反而觉得——
打好英文基础是关键。
毕竟另外两科笔试都是英文相关的科目,只有基础打好了,读题才能又快又准。
所以,英文阅读能力特别重要。
我们家孩子幼儿园读的是国际学校,每天课内都在不断地巩固英文,相比双语幼儿园英文基础打得会更扎实一些,但即使这样,为了备考,我还是在课外有帮她报英文补习机构,主要针对phonics和英文读写帮她强化。
尤其建议phonics尽早学,因为只有phonics学好了,才可以从亲子阅读转变为自主阅读,然后让孩子通过大量的英文阅读,全面提升词汇、语法、语感,扎实英文基础。
此外,书写的练习也很重要,因为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孩子的做题速度和卷面印象分。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练习,我认为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孩子肌肉发展的程度引导。
同时,我觉得校内老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我们孩子班级的老师就特别有方法引导孩子,所以孩子一直都很喜欢练习写字。
至于数学,从中班开始我就让她在课外接触摩比数学,进行思维兴趣培养。这套教材网上都能搜得到,是市面上比较好的,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孩子数学启蒙的教材。
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思维逻辑性,由浅及深,扎实数学思维基础。对后期的备考练习特别有促进作用。
再说口语问答。
口语也分中文和英文。
中文的口语考试,涉及多种题型,主要有问答和看图说话。
其中看图说话因为疫情停了两年了,但建议还是要准备,毕竟有备无患。
英文的口语考试主要是问答,但却不仅仅在考孩子会不会说英语,也会从中去了解孩子和家庭。
比如会问孩子一些否定性的问题“你不喜欢什么”,这时候如果孩子回答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学习,那就没有然后了……
或是还有些看似很日常的问题也自带坑,比如“平时你学习的时候是谁陪着你”,如果孩子回答是祖父母或是阿姨,相对爸妈陪读的孩子来说,评分可能就会有所影响。
诸如此类……
所以,关于口语的备考,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每天发生的事,和他对人对事的真实想法。
最后,来说说看似不起眼,却很拉分的行为规范。
上中是从孩子进考场到出考场,都有专人注意记录的,所以除了考前的提醒之外,更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养成待人接物的礼貌和习惯。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特别注意礼貌和习惯养成的幼儿园,报考上中的录取率通常都相对高。
因为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学校习惯,上中特别喜欢习惯和规矩好的孩子。
还有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像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孩子,成绩特别特别好,却因为老师给他一根香蕉,他习惯性地让老师帮他剥,最后遗憾落榜……
想想也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又能有多少呢?
03、如何选择备考机构与老师?
除了备考前全面扎实基础之外,选择备考机构也很重要。
毕竟,竞争对手们都在刷考题,拼技巧,什么都不做,也相当于半裸考了。
上海备考上中国际的机构我推荐涛老师备考团队(专职老师授课,面向大众招生,需要测评按程度分班),管理有序,容易沟通,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他们家的强项是数学(含思维逻辑)和英语口语。
上海国际学校涛老师备考团队拥有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经验,专注上中国际、领科、光华剑桥、WLSA等上海国际学校备考,全部采用名师专业1对1备考方案或3-5人小班授课模式,°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因材施教。结合学员当前知识水平才能做出方案快速提分。私杏国际备考涛老师免F费给孩子做能力测试,其中包括个性化的备考规划和建议指导、针对孩子自身薄弱科目的专项训练、场景化模拟面试环节等。
:黄浦、徐汇、浦东、闵行、杨浦、松江、临港、奉贤等多个校区
但不管选择怎样的方式备考,都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劳逸结合,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孩子需要有放松留白的时间,塞得太满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04、上岸等于一劳永逸吗?
其实听上中国际在读家长反馈,小学前3年学校并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但是到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会按程度给孩子分班,这时候程度相对高的孩子会建议读IB课程,程度不够读IB课程的话,就会建议读AP和A-level.
这也是我选择上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课程选择会比较多元,如果孩子不适合读IB,也可以选AP和A-level,由于师资和教材稳定而专业,不管选哪种,孩子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但因为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尽可能可以读IB,所以,为了这一年分班,家长们在前3年还是得在课外给孩子一些助力,否则如果分班失意,为了读IB,那只能转走,到对IB要求没有那么严苛的学校去了。
发现了没?体制外和体制内其实很不一样,越到高年级,国际学校之间的转学就越常见,大家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学习状态和进度,家庭的规划和安排,随时调整教育路线,而非一以贯之。
所以其实,没有什么所谓上岸,我更愿意称之为茫茫学海中的其中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