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5月1日,第一代威灵顿公爵出生于爱尔兰一个显贵的新教徒大地主家庭。那时的他还没有头衔,父亲为他取名阿瑟.韦尔斯利(以下简称阿瑟)。
也许他老爹是亚瑟王的忠粉,所以用传奇人物为孩子命名,不过真实原因已无从考证。
阿瑟出生三个月后,一个左撇子男孩在法国大陆南部公里外的一处岛屿(科西嘉岛)上降生,他就是日后征服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波拿巴——阿瑟一生中最强大之敌。
拿破仑和阿瑟的有一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个头都很矮。据后来拿破仑的尸检报告记录,他的身高在1米68左右,而阿瑟的先天条件更不济,只有1米52。
谁能想到,两个不起眼的矮个子,彻底改变了18世纪后欧洲地理版图和历史走向。
少年时代的阿瑟一无是处,学习一塌糊涂,各科功课都挂彩,常常因此被同学嘲笑:“体质虚弱,不专注于学业,并常与一只叫维克的小猎犬一起霸占地盘“。
青少年时期的阿瑟.韦尔斯利
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看好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笨拙的儿子……只不过是炮灰罢了。”
为了攒钱让弟弟上学,无奈之下,母亲只能为他另谋出路,让他跟随一位知名律师学徒,希望他日后在法律行业有所建树。
但阿瑟的梦想是进入“饭圈”,把大量时间用来学习演奏小提琴。便把他送往法国昂热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跳舞和骑马,流连于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可惜,这种的随心所欲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太久,父母相继于年和年去世,这位失去家族庇荫的浪荡公子很快陷入了债务危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年,18岁的阿瑟走投无路,不得不委托长兄爱德华,为他在73高地团的炮兵营谋了一个中尉职务。
该部队驻扎地在印度,但阿瑟并没有到印度述职,只是个挂职闲差。此后五年,虽然经历了几次内部调动,但他的生活依旧过得相当养生,浑浑噩噩度日。唯一让他醉心的,只有那把陪伴他长大的小提琴。
戎装阿瑟
此时的阿瑟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父母双亡却依然不务正业的X二代——军衔职位都是他举债买来的,在当时那帮子拽得二五八万似的英国贵族军官眼中,这货就是个废柴。如果硬要把他跟废柴区分开来的话,他是一根包装精美一点的废柴。
他怎么也不会料到,自己的人生很快就会因为一个女人,发生重大转折。
二、
这个女人名叫凯瑟琳·基蒂·帕克南,是著名物理学家朗福德伯爵的三女儿。朗福德名声显赫,被誉为“早生了半个世纪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彼时,凯瑟琳17岁,肤白貌美,美艳无双。让24岁的亚瑟一见惊为天人,不禁心神荡漾,不能自拔。那感觉,颇有李逍遥误闯仙灵岛,惊鸿一瞥被赵灵儿勾走魂魄的味道。
凯瑟琳.基蒂.帕克南画像
即便地位悬殊,阿瑟仍然鼓起勇气,对帕克南展开猛烈的追求。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半路却杀出来个“程咬金”。
凯瑟琳的表哥十分看不起阿瑟,堵在庭院门口高声告诫他:“小子,想娶我妹妹,再等十年吧,等你混成个大人物再来吧。”
听闻此言,阿瑟的心仿佛遭受了1万点暴击。但他并没有一阕不振,反而激发了斗志,猛然觉得不能再浑浑噩噩下去,大丈夫当立于世。
便找了一处僻静的乡野,一把火烧了珍藏多年的小提琴,和过去的自己做了个了断。从那以后,阿瑟终生未再拉过一首小提琴曲。
三、
年阿瑟自愿申请前往印度,潜心研究军事战略,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
年,英国发动对南印度迈索尔王国的第四次殖民战争。他指挥一个师去进攻迈索尔的蒂普苏丹,因强弱悬殊,蒂普苏丹被迫退守都城色林卡帕坦。
阿瑟陈兵城外,层层包围。5月4日,阿瑟军队用大炮轰开城墙,冲进城内,蒂普苏丹阵亡。从此,迈索尔便处于英国管辖之下,而阿瑟则成为迈索尔总督。
阿瑟指挥战役
年,中印度马拉塔联盟各国发生内讧,英国乘机发动对马拉塔的第二次侵略战争。阿瑟转战南北,连连胜利。
9月在阿萨耶战役,他率人强袭4万人的迈索尔军队(由法国人训练,装备门大炮和骑兵),在战死两匹座骑和1/4士兵后,他获得了生平第一场决定性胜利。
接着又于11月在阿尔干战役中击败邦斯勒的军队,迫使战败国缔结《德奥冈条约》,承认英国对古塔克和巴拉索尔地区以及瓦德河以西的领土的所有权,从而确立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多年后,他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认为这次战役比滑铁卢战役更辉煌。他日后在欧洲各战场上所显示出来的一切取胜的特质都是在印度培养出来的,包括︰能决断、有常识、注意细节;爱护士兵、注意给养;与老百姓保持良好关系。
年阿瑟封爵士后返回英伦三岛,被提升为少将,任爱尔兰事务大臣。为了表彰他在印度的贡献,政府授予他巴斯骑士。
荣归故里之后,旧日不接纳阿瑟的凯瑟琳家,终于同意了他的求婚,年4月10日和凯瑟琳在都柏林缔结姻缘——这时,距离被凯瑟琳的表哥拒之门外,已经过去了13年。
关于两人的婚姻,基本属于现在的矮笨矬与白富美的现实版。正印证了那句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婚事是凯瑟琳家主动提起的,白富美主动示爱矮笨矬的故事,往往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四、
阿瑟的逆袭之路并未终止,像开了挂一般一路高歌猛进。印度战场的历练,让阿瑟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当拿破仑的铁骑踏上伊比利亚半岛之时,一场恶战悄然拉开帷幕。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联军对阵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
半岛战争从年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开始,至年英葡联军在阿瑟的指挥下打败拿破仑的军队结束。
战争伊始,拿破仑采取对英国“大陆封锁”的策略,为了冲破封锁,英军进入西班牙抗击法军,却连续六次铩羽而归。
直到第七次,英王乔治三世任命阿瑟率领00人的英军于年8月1日进入葡萄牙。阿瑟在葡萄牙完胜法军统帅朱诺部,双方签订了《辛特拉条约》(ConventionofSintra),规定英国皇家海军运送法国士兵离开里斯本。
因条约不利于英国的利益最大化,他被召回接受法庭审讯。致使后方空虚,拿破仑进入乘虚而入,重掌伊比利亚半岛。
接任阿瑟担任半岛英军统帅的是约翰·莫尔爵士(SirJohnMoore),在作战中阵亡,两军进入拉锯战。
这时,阿瑟向时任外务大臣的卡斯尔雷勋爵(LordCastlereagh)提交了一份守卫葡萄牙的备忘录,他提出可以依仗葡萄牙多山地形建立基地,获得卡斯尔雷勋爵和内阁的赞同,得以重新统领在葡所有英国军队。
年4月22日,阿瑟到达里斯本,以伤亡23人的代价击破2.3万敌军,一路穷追,把法军赶回西班牙。
7月,英西联军在塔拉韦拉战役中获胜,但在围攻马德里时因配合欠默契而失败。
由于塔拉韦拉战役的胜利,阿瑟获封威灵顿子爵。次年,法军在马塞纳元帅的带领下大举入侵葡萄牙。马塞纳的军队进入威灵顿秘密构筑的“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伤亡惨重,撤出葡萄牙。
年,他那步步为营壮大起来的军队,终于积攒够的力量攻占了西班牙要塞罗德里戈城和巴达霍斯。这样一来,就守住了进出西班牙的两扇大门,随时威胁着马德里的法军补给线。
7月22日在萨拉曼卡战役以少击众,歼灭了马尔蒙元帅4万名法军,仅用40分钟,便进入马德里。
年5月,他率兵急速横跨半岛千里之后,在维多利亚盆地把约瑟夫·波拿巴国王率领的5万法军逼入绝境,击溃他们,缴获他们的全部辎重(门大炮被缴获门),法军难有回天之术。
对于胜利者来说,光辉灿烂的战利品实在太多了,连法军儒尔当元帅的镶金元帅杖也被英军缴获。
阿瑟因此封官进爵,当时他已经是侯爵和陆军元帅,赏赐封地和50万英磅。一时间,他的头衔长得连龙妈都自愧不如,但众多Tittle中最显赫的,还是威灵顿公爵。
威灵顿的封号,就来自于儒尔当的这柄权杖。在那个荣誉至上年代,以对手的标记作为自己的封号,是一条不成文的习俗。
随后,旱季来临时,威灵顿公爵攻入法国本土,击破苏尔特元帅的顽强防御,跨过一道道河上防线攻入图卢兹,迫使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完美结束了半岛战争。
五、
真正让威灵顿公爵扬名天下的,还要滑属铁卢战役。
欧洲第七次反法联盟对法战争期间,年6月18日,英普联军与法军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迸发了决定性会战,史称滑铁卢战役。
后世也用“滑铁卢”来比喻一个人从辉煌到极速衰落的过程。
比利时小镇滑铁卢
正如所有中学生在课本上读到的,战功辉煌的拿破仑,在滑铁卢一败涂地。"百日王朝"覆灭。
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第一次退位时,很多人顾忌拿破仑威信尚在,没有对拿破仑动手,只是让他到地中海去晒太阳。但是这一次退位之后,绝大多数联军将领,都开始酝酿杀了拿破仑,以绝后患。
被流放的拿破仑.波拿巴
为此反法阵营里吵得不可开交。这时威灵顿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杀死拿破仑,对这件事的结果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我向上帝祈祷,希望我今后不再打仗。"他为阵亡将士一边流泪一边说︰"老打仗是一件很坏的事情。
"他的愿望实现了。作为驻法占领军总司令,他反对签订惩罚性的和约,达成了和解几项和解事宜:
拒绝布吕歇尔枪杀拿破仑和焚烧巴黎的建议;
组织贷款以解救法国的财政;
承诺联军3年后撤出法国本土。
这几项政策使他赢得和会的感激,年带着6个外国授予的司令杖回到英国。
他的努力,让这次军事上的胜利,没有演变成一场血腥的屠杀,这也成就了他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欧洲人将他比喻为击败汉尼拔的罗马名将大西庇阿。
威灵顿公爵一生共参与60场战役,两次担任英国陆军总司令,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八国元帅军衔的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称其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
年BBC“最伟大的名英国人”的调查中,威灵顿公爵位列第15位。
威灵顿公爵铜像
六、
威灵顿公爵回到英国之后,先后两次组阁,出任英国首相。
因为反对议院改革宪法,家里的玻璃窗户被激进的暴徒砸了两次,最后必须装铁制百叶窗才作罢,因此又得了一个新名号:铁公爵。
铁公爵觐见维多利亚女王
卸任首相后,威灵顿的晚年疾病缠身,罹患中风,逐渐失聪。年9月14日,中风发作,中午,他在自己喜爱的住所沃尔默城堡逝世,终年83岁——比他的老对手拿破仑多活了足足31年。
英国政府为他举行盛大的国葬,超过万民众为他送行,这是英国最后一次显示各种纹章的葬礼。
威灵顿公爵长眠于圣保罗大教堂,与霍雷肖·纳尔逊勋爵相邻。《泰晤士报》的讣告写道:“威灵顿公爵已经享受完了他的天年与荣誉,他的事业是最漫长的晴天。”
TheDukeofWellingtonhadexhaustednatureandexhaustedglory.Hiscareerwasoneun-cloudedlongestday.
圣保罗大教堂
关于威灵顿公爵的成就,坊间争议很大,他是殖民主义的爪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始终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军事家和政治领袖。
他打败了拿破仑,也让拿破仑免于屠戮;他打败了法国,却没有占领她。
正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里表达的观点:“战争的终极意义,是消除战争。”
威灵顿公爵也留下了他的箴言:“世界上比打败仗更悲惨的事情,就是打胜仗。”的确,如果能和平解决问题,除了疯子又有哪个正常人愿意发动战争呢?
为了纪念这位“上马安天下,下马定乾坤”的人物,年英格兰银行发行的D系列5英镑的背面,印上了威灵顿公爵的画像。
有关威灵顿的作品和语录并不多,翻来翻去也就只有《滑铁卢战役》这部电影,但他的事迹就是他最好的作品,该知道的都在他的故事里,不该知道的都已随风飘散。
想了解他,我们就从艺术品般的货币上了解吧,每一次欣赏,都是对伟大人物的一次复活。越欣赏,越能感受到一股力量,仿佛能穿越历史听到他对人生的诠释:你的起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了哪里。
如果害怕生命短暂,那就活出值得铭记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