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因
拿破仑俄国战败: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全军覆没。为重新组建军队,他从西班牙抽调一部分军队回国,以至法军在西班牙战场兵力削弱。
▲拿破仑·波拿巴(年8月15日-年5月5日)
02详细过程
年6月,英国惠灵顿公爵率领英国和西班牙联军,在西班牙南部的维多利亚城击溃法国军队,拿破仑任命的西班牙国王约瑟夫,率领庞大的宫廷集团,险些被俘。法国军队如潮水般退却,彻底撤出西班牙。
惠灵顿公爵为了协助西班牙对抗法国,年来到西班牙。当时西班牙老百姓不能容忍法国侵略,向拿破仑宣战,并请求英国支援。英国与法国对抗多年,因偏居英伦三岛,也希望在欧洲大陆建立抗法基地,遂派惠灵顿公爵率军前来。
惠灵顿能在维多利亚建此大功,还要感谢拿破仑。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俄国坚壁清野,法国全军覆没。为了重新组建军队,拿破仑从西班牙调回几万兵力,以致法国在西班牙的实力减弱。
▲惠灵顿公爵如此好的机会,惠灵顿不想放过。他当时已经收复西班牙南部,占据了通向首都马德里的几处要塞,何不趁此机会,将北方的法国人也赶出西班牙?
为分散法国的兵力,惠灵顿打算主力军先按兵不动,而是让北部边境的西班牙游击队,大规模骚扰法军。他们频繁活动在城市里,以及城市与城市之间。只要规模不大的小股法军出巡,多半为他们击毙。当地法军因此损失几千人,不敢出来活动。拿破仑见英军没有行动的迹象,就从马德里抽调4万军队前去平乱。马德里的守备一下子空虚起来。
惠灵顿趁机和西班牙将军隆戈一起,率领近七万英西联军,直取马德里。国王约瑟夫措手不及,慌乱之下,只好带领宫廷大臣和亲眷,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向南往维多利亚撤。因为维多利亚靠近西法边境,是一处三面环山的盆地,也驻有茹当元帅的六万多法军。约瑟夫行军至此,才松了一口气。
惠灵顿追到这里,却没急着找法国人厮杀。他先派隆戈率领西班牙军,绕到盆地侧山后,以便翻山突袭法军背后。完成这一工作,他才渡过维多利亚盆地入口处的埃布罗河。而先前法军见惠灵顿没追来,以为他有退缩之心,遂放松了这里的防守。这让惠灵顿得以轻松渡河。
▲西班牙地图而此时英军使用的子弹,重于法军,所以杀伤力极强。威灵顿在布阵上,也特意扩大攻击面,再加上西班牙军在背后夹击,法军溃不成军,退入维多利亚城。但几万人同时涌入,街道顿时拥塞不堪。西班牙军已经占领山头,居高临下发射炮弹,法军像潮水一样,在街上涌来涌去,最终无力支撑,弃城向法西边境撤退。
英西联军穷追不舍,法军为逃命,用武器和辎重充塞道路,追击的英西联军为抢夺战利品,放缓了追击,法军才得以逃出西班牙。约瑟夫则抛弃马车,只身骑马逃回法国。
惠灵顿大获全胜,事后回顾胜利的原因,除了感谢拿破仑,他还得庆幸,是自己努力获得西班牙军队的指挥权,才让战场的调度如此顺利。
原来,他很早就提出,西班牙缺少有经验的将军,不如把军队交给自己,由他统一调配英、西军队,这样就可以成为对抗法国的劲旅。但西班牙人不肯答应,因为两国虽是反法盟友,却在海上争霸多年,西班牙最终落败,如果不是法国相逼,英西也算仇人。
▲英西联军所以,西英虽并肩作战很久,却往往各行其是。有一次,西军配合惠灵顿防御法军,本已取得一些胜利,惠灵顿请西军帮忙守住防线,他本人去追击法军。西军本已答应,但为抢功,竟临时改变注意,也去追击。以至防线出现缺口,法国援军乘虚反攻,英军阵脚大乱,损失六七千人。惠灵顿气愤至极,但西军将领不是他手下,有权自主行动,他也毫无办法。
这种情况出现转机,是因为西班牙内斗。当时,中央洪达(执政委员会)分为两派,自由派主张民主化改革,保守派希望保住大贵族和高级教士的权力。当时,西班牙全境被法国占领,中央洪达躲在港口城市加的斯,靠英国的援助才得以保存。所以英国的支援,越来越重要。
而自由派和保守派,都希望英国支持己方,为讨好惠灵顿,使出浑身解数。自由派将惠灵顿请到议会,坐入上座,大张旗鼓地感谢英国的援助。而保守派,则把惠灵顿梦寐以求的西班牙军队指挥权,正式交到他手里。
西班牙人为保卫家园,作战非常勇敢。有了惠灵顿的调度后,威力大增。维多利亚战役前,惠灵顿能扫清西班牙南部的法军,跟这一点也有很大关系。
维多利亚战役后,因约瑟夫和茹丹元帅都逃回法国,西班牙境内剩余的法军群龙无首,也渐渐退回本国。西班牙境内的法军,竟全部肃清。
▲约瑟夫·波拿巴(年1月7日-年7月28日)
03后果
约瑟夫被囚禁:年,维多利亚战争后,拿破仑任命的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因守卫不利,致使法军全部撤出西班牙,回到法国后被囚禁。
▲维多利亚战役04结论
维多利亚战役是法国自俄国战败后的又一次大溃败,元气大伤,士气大受影响。四个月后,拿破仑就在莱比锡败给盟军部队,不久后就退位了。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吟史本文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