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在西方电影里看到绞刑,欧洲和美国都喜欢对死刑犯采用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绞刑架是临时赶制出来的,用完再拆掉,仪式感十足,颇有点明正典刑的意味。
由于这些电影反映的大多是古代或近代故事,所以很多人觉得绞刑应该已经成为成史了,其实不然。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仍在用绞刑处决犯人,与几百年前毫无二致。
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个野蛮的国度,可事实上,英国在很多方面绝不比满清更文明。年的时候,偷盗5先令以上的财物,就有可能被判绞刑。直到年,仍然有人因为入室盗窃、抢劫和纵火罪而被绞死。
在英国的传统中,绞刑主要是针对平民的,极少对贵族使用。英国贵族对平民和士兵用起绞刑来一点也不手软。打赢滑铁卢战役的惠灵顿公爵曾经说过,被他绞死的英国兵,比被敌人杀死的还要多。这句话显然是夸张的,但很能反应出英军纪律的严酷。
早在18世纪,英国就有人呼吁废除死刑,而要等到20世纪才真正做到。有几件案子对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就有最后一个被绞死的女犯人露丝·埃利斯。
年7月13日,露丝因为故意杀人罪被执行绞刑,时年28岁,罪名是杀死戴维·布莱克里。审判时露丝不但供认不讳,还要求被判死刑。那么,她为什么放弃了活下去的希望,执意要被处决呢?当时英国社会对死刑非常谨慎,只要正常辩护,判终身监禁的可能性很大。
从露丝的经历来看,很有可能是她对生活彻底绝望了,一生遇到三个男人,却全部让她伤透了心。这才让她彻底崩溃,枪杀自己的情人,然后等待法庭结束自己的生命。
露丝出生在威尔士的一个小镇拉尔,家里穷,14岁开始当女招待。二战时,她随家人来到伦敦,并遇到一名加拿大水手。可战争一结束,水手就丢下露丝和他们的儿子,自己回国了,他在加拿大是有家庭的。
年,露丝嫁给41岁的乔治·埃利斯。这段婚姻没什么幸福可言,乔治喜欢酗酒,然后和露丝吵架。乔治甚至怀疑露丝的忠诚,拒绝承认女儿是自己的骨肉。露丝终于无法忍受,离开了乔治。不过,他们并没有离婚,只是分居。
为了生活,露丝拍过电影,但只是个跑龙套的,红不起来。于是她改行经营夜总会,日子才好转起来。这时,爱情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当中,赛车手戴维·布莱克里疯狂地追求着她。
两人很快坠入情网,为了能够与加莱克里天长日久,露丝和乔治办理了离婚手续。虽然她也知道布莱克里还有一个情人,但她对自己有信心,而且她又有了身孕。
可是,布莱克里在争吵中一拳打中露丝的腹部,导致了流产。布莱克里表现得非常悔恨,一个劲地讨好露丝,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露丝没有怪罪他,两人的关系似乎又恢复了。
但是他们的关系实际已经非常危险,布莱克里经常发脾气,他的体贴越来越像是虚情假意。复活节周末的晚上,布莱克里约了露丝出去吃饭,自己却又失踪了。露丝孤独地度过一个晚上,情绪终于突破了爆发的临界点。
第二天,也就是4月10日的晚上,露丝在一家酒吧的门外,向布莱克里的头部连开六枪,打光了左轮枪里所有的子弹,直接将他击毙。她没有逃跑,而是让目击证人报警,等着警察来把自己逮捕。
在法庭上,露丝不理睬律师的劝告,明确声称就是要杀死布莱克里。陪审团仅用23分钟便宣布她有罪,露丝毫无悔意,她已经不在乎生死了,三个负心的男人让她的心已经死了。
两年零三个月后,露丝·埃利斯被执行绞刑,成为英国最后一个被绞死的女性。露丝的死让英国社会再度掀起了讨论,民众越来越倾向废除死刑,连原先支持死刑的保守党都不敢再公开反对。
年,英国做了新规定,只有抢劫杀人、拒捕杀人和杀害警官的情况下,才能判处死刑。年12月18日,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废除了死刑,绞刑架正式成为历史。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废除死刑是趋势。但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因为冲动犯罪的人固然很多,丧心病狂的恶人同样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刑更应该是对好人的一种保护,防止某些人做出极端的恶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