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拿破仑指挥过的战役,或许会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奥斯特里茨大捷,但是却一定知道他在一个叫滑铁卢的地方打了一场大败仗,从此离开了历史的舞台,在一个叫圣赫勒拿岛的地方度过了余生,只留下一个个关于他和滑铁卢的传说。比如永远等不来的格鲁希元帅,比如冲不进去的乌古蒙农庄……斯人已逝,今人回看,在年前的那个夏天,在短短90个小时中,这位英雄到底为什么最终走向了自己的末路?四面楚歌?拿破仑:这将是第二次奥斯特年春夏之交,刚刚平静不久的欧罗巴大陆传来了一个令欧洲各国极度恐惧的消息:“拿破仑回来了!”20年来,这个名字带给欧洲各国的悲惨回忆立刻涌上每一位欧陆君王的心头,旋即,几乎整个欧洲立刻从分赃不均的争吵中团结起来,十几个国家从四面八方召集军队,准备涌入法国,扑灭这死而复生的革命余孽。戎马半生的拿破仑见怪不怪,10年前,第三次反法同盟也想给他整个十面埋伏,但是拿破仑从容地各个击破,还取得了一生中最辉煌的奥斯特里茨大捷。这一次,复制黏贴就可以啦!拿破仑摊开欧洲地图,一番计量之后,将自己的鹰旗插在了比利时。根据情报,在那里,惠灵顿公爵率领的联军和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正准备威胁巴黎。于是,6月15日,拿破仑统帅十万大军越过边境线,扑向了他的对手。但是,令每一个法兰西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90个小时后,这位当世第一战神就走向了他的落幕。传说中的历史,只需要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就足以改变走向。但是当我们翻开史书,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时,你就会意识到,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为一块礁石就另择它路。仅仅一个意外,是不够的。在这短短90个小时里,比利时那不大的十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风起云涌,沉浮易主,直到风息云散,于是,一代英雄落幕。林尼:格鲁希,追击!拿破仑犯的第一个错误,就出在对格鲁希的指示上。6月16日,拿破仑亲自率领法军主力向驻守在林尼的普鲁士军队发起进攻。尽管在这次战斗中,拿破仑没能给他的将军们下达明确的指示,他的将军们组织的攻势也很不协调,更有甚者,一支本来应该前来增援的法军也因为混乱的局势和命令而进退维谷,最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普鲁士人还是被击退了。由于未能在会战中消灭普军主力,于是拿破仑就命令格鲁希元帅带领约3.3万人在法军主力的东面追击普军,确保普军不会与惠灵顿的联军汇合,以此保护拿破仑的侧翼。但事与愿违,意志坚强的普鲁士军队抓住了格鲁希的漏洞,用一小支部队牵制住了格鲁希的整支军队,而剩余的普军则加速向惠灵顿的联军靠拢。此时,拿破仑正准备与惠灵顿的联军激战。不过,即使是这样,格鲁希还是设法向拿破仑提交了一份报告,告诉了拿破仑他的失败。这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整整8个小时,拿破仑都没有作出任何指示,直到最后,他的参谋长苏尔特元帅才替他向格鲁希下达了向法军主力靠拢,并且抄近道阻击普军的命令。在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这样一句旁白:“在战场上,时间,作为获取胜利或者招致败萎的因素,无论做怎样的估计,都是不过分的。”而在年的夏天,拿破仑那诡异的沉默,让他输给了时间,也让格鲁希在滑铁卢东边仅仅几个小时路程之外与不多的普鲁士军队耗尽了整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气数。而在几个小时后,拿破仑的右翼就遭到了数万普鲁士主力的攻击,或许到那个时候,他才想起来,格鲁希就在不远之处罢!乌古蒙山庄:这里不是第二个奥斯特里茨如果说拿破仑那长达8小时的诡异沉默最终耗尽了帝国最后的气数的话,那么在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将军们则丢掉了续上这一口气的最后机会。因为对于拿破仑来说,滑铁卢战场上的局势他是多么熟悉啊!他的对手像十年前一样,站在一片高地上,而他心中的计划也与十年前几乎一模一样。他将要在侧翼吸引联军的主力下山激战,然后趁着高地上兵力空虚,发动中路的法军主力,一举攻下高地,将联军截成两段,到时候联军只能各自为战,他就可以围而歼之!可以说,如果这个计划是由十年前他那群优秀的统帅指挥的话,那么此时站在山脊上的惠灵顿在劫难逃,只可惜,时移世易。面对联军部署在乌古蒙山庄里的几百名士兵,由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率领的一个师的法军在明明可以迂回攻击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正面强攻。而本应及时纠正热罗姆的军长雷耶却觉得“有义务帮助热罗姆”。于是乎,在滑铁卢战场的西侧,一个叫乌古蒙的小山庄里,几百名联军士兵耗尽了法军侧翼的几千名士兵。这样大的损失使得惠灵顿不需要派出主力前往支援,拿破仑的计划泡汤了。内伊:骑兵,冲锋!在拿破仑的侧翼诱敌计划失败后,拿破仑其实还有最后的机会,如果他站出来接过战场指挥权的话。是的,当时的滑铁卢战场上,法军的指挥权不在拿破仑手中,而在他的元帅内伊手中,据说这是因为他在开战那天胃痛发作,无法指挥了!只能说天意如此,年近半百的拿破仑已经戎马半生,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也不复曾经那充沛的精力了。要知道,在十年前的奥斯特里茨,拿破仑可是亲自部署部队直到深夜,在眯了几个小时后又精神振奋地指挥大军取得了辉煌的大胜!而后世对于内伊元帅的主要评价是,他确实非常勇猛,在拿破仑手下会是一员大将,但是如果要他指挥全局的话,那么这勇猛就变成鲁莽了。在滑铁卢战场上,内伊非常符合这一评价,在热罗姆失败后,他指挥着一支超过上万人的骑兵大军,疯狂地冲向了山坡上严阵以待的联军,试图撼动联军阵线。只是,在空旷的原野上,法军的行动被惠灵顿看得一清二楚,他立刻指挥联军的所有方阵变换成了空心方阵。这空心方阵是那个时代专门对付骑兵的步兵阵型,说来也没什么稀奇,就是让士兵们围成一个正方形,最外面一排的士兵举着刺刀防止骑兵的靠近,而后面的士兵就不断开枪射击前来攻击的骑兵。这个阵型唯一的缺点就是变换的时候需要时间,而内伊在空旷的原野上一调动骑兵惠灵顿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再加上内伊的骑兵们是仰攻。最终的结果就是拿破仑几乎失去了他最大的一支机动兵力。如果在普鲁士军队到来时,拿破仑手中还有这么一支骑兵的话,那么击退普鲁士的进攻,拖到无法战斗的晚上,重新部署部队,并且连夜调动格鲁希手中的大部分法军来到普军的身后,在第二天早上,一面守住从山坡上冲下来的联军,一面前后夹击,摧毁在林尼会战后士气低落的普鲁士军队,然后乘胜迂回,夺取高地,再发动总攻,或许今天的世界格局,就会大不一样了。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年6月18日下午7时,随着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主力到达拿破仑的侧翼并击退了守在拿破仑退路上的法军士兵,一切都结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378.html